转眼就入冬,不禁想起他乡“热乎乎”的饺子……
“小乐,一会儿工作忙完了就过来,我们等着你啊!”调度室杨叔从实验室门口经过,喊着我的名字。
“知道了,杨叔,我做完实验马上就过来!”我兴高采烈地答应着,赶紧复核着实验数据,以最快的速度把手上的工作处理完。因为我知道,杨叔又在给我们几个小崽子准备好吃的了。
一晃过去好多年,但是这样的场景却时常出现在我的梦里,梦里的我仿佛又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新疆,回到了曾经生活了四年的基地。
那时的我们刚到新疆工作不久,离开了家乡,离开了父母,每当想家的时候,想妈妈的时候,就会跑去缠着周阿姨、杨叔叔,唠几句家常,虽然嘴上不明说,但是他们都会知道我们的心思,知道我们想家,想吃妈妈包的饺子了……
当然,饺子可不是白吃的,是需要付出劳动的,周阿姨会给我们分配任务,最初手把手耐心地教我们。而我通常是负责擀饺子皮,可别小看这个活,周阿姨的要求是每个饺子皮必须擀到大小合适,中间厚、边儿薄,更难的是一擀就是几百张,不仅就是妥妥的“技术活”,更是个“体力活”。
揉面、剁馅儿、擀饺子皮儿、包饺子,在他们的指导下,一气呵成,居然也像模像样地捏出了几百个 “小白胖子”。在说笑中听着叔叔阿姨们讲着以前老石油队老地质队的故事,讲着刚进疆工作的艰苦生活……
工作了那么多年,大家都习以为常,不论是节假日,还是阖家欢聚的过年时节,却是固井队最忙的时候,为了让在外工作的大家感受过年的气氛,每年这个时候食堂都会准备饺子。
“回来了,固井的大部队回来了,快把饺子下锅!” 食堂师傅从大门口急匆匆跑回厨房,边跑边喊着。
回到记忆最深刻的那年除夕夜的晚上,距离除夕夜钟声敲响还差几分钟。固井施工完回来的车队停在门口,大家头戴着棉帽,穿着厚重的棉衣,提着行李包,拖着重重的步子走进基地院子,此时他们已经出去固井接近三天,完成了三口井的施工任务。
“大家把行李放下就直接到食堂开饭!”食堂曾师傅边端饺子边喊着。
随着曾师傅的大嗓门,食堂一下热闹起来,此时早已准备好的几百个包好的酸菜馅饺子也在大锅里翻腾了起来。
“妈,我们已经施工完回到基地了,不用担心,食堂都准备了饺子,可好吃了!”
“媳妇儿,等忙完了这阵我就回来,好好陪陪你和孩子……”同事们给家人打电话报着平安。
吃着热气腾腾的饺子,大家围坐在一团,谈论着工作,谈论着家人,谈论着这一年的收获,虽然不能回家过年,却胜似过年。
现在的我,已经是轻车熟路,只要一逮着包饺子机会,会时不时显摆下这项充满记忆的技能。
老一辈石油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无时无刻地感染着我们,曾经的青涩懵懂少年也逐渐成长,我们将接过父辈们之旌旗,以实际行动诠释石油精神,为祖国石油事业发展再立新功,再创佳绩。(西南石油 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