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月光照射在河面上,散发着粼粼波光,幽静而明亮。我和朋友走在北郊河旁的街道上,享受着迎面吹来的微风,心里油然而生出丝丝缕缕的感慨。刹那间,想起了窦巩写的那首:“护霜云映月朦胧,乌鹊争飞井上桐。夜半酒醒人不觉,满池荷叶动秋风。”一幕一幕,一帧一帧,将此时这人间美景刻画进了这首诗中,也刻画进自己的脑海中,不禁沉醉于其中……
“想什么呢?”朋友的声音在耳畔响起。我缓缓睁开眼,看了一眼旁边的朋友,道:“没什么,就是在想,如果能在这样的美景下,晚餐吃上一碗我们家乡特有的次坞打面,该有多好!”朋友疑惑道:“面?”我点了点头,道:“是啊,面,我们家乡特有的面。”
这样一想,恍惚间,好似记起了小时候的我,一齐同小伙伴偷偷溜出校园吃次坞打面时的场景。那时的我们,青涩的模样,一身的稚嫩。
我笑着又道:“我最喜欢吃那家的面了。”几秒的瞬间,“可是,现在还能吃到吗?”朋友仿佛看出了什么,立即道了一句:“能,怎么不能!”话末,一阵微风袭来。隐约中,我好像闻到了熟悉的味道,不禁脱口而出:“次坞打面!”接着很不可思议地看了眼朋友,就好像惊讶于他是不是可以先知?然后想都没想,顺着这个味道,直奔到面馆前。
望着眼前的面馆,气都没喘过来,便道了一句:“就是这个味儿!没想到,竟然能在嘉兴看到阿生次坞打面馆的分店。”朋友一脸茫然,看了看满脸激动的我,再看了看面馆,道:“这就是你刚才脑海里想的打面吗?”我笑着道:“是啊。”顿了几秒,又道:“走,去吃面!”
我和朋友找了一张桌子坐下。一刻钟后,两碗热腾腾的次坞打面便端了上来。我看着眼前冒着热气的面,想到了小时候。
次坞打面,听说过的人都知道,它所有的精华部分,全部凝结于最初的那一个“打”字上。由打面师傅起初那一上一下有节奏的律动,将面条变成了面团,再到面团被挤压变形后压扁摊开,循环往复至下锅的那一刻起,面的灵魂便似诸暨人“坚韧、不屈不挠与顽强”的品质贯穿于整碗打面中。
小的时候,每次与同学溜出校门来到面馆吃面时,都会被打面师傅的“拍打声”所吸引而忘记了吃面,直到被同学“啪”的一声,拍打了肩膀后才猛然回过神来。最清楚的一次,是正当别的客人吃面时,我因听“拍打声”太过专心,被同学的“拍打声”吓了一跳,大喊了一声后,别的客人都纷纷看向我时的不好意思,是我至今都无法忘记的。
我还记得,那时的我只要一吃面,连面汤都会喝得一滴不剩。以至于次次吃完,次次还想吃。它的面汤很有味道。尤其在面煮好以后淋上的那一层多滋多味的面汤,使面不单单有了它本身的劲道外,还有一种特别浓郁的鲜香。哪怕只是一滴,也会让喜欢吃次坞打面的客人,流连忘返。更别说,将淋上面汤的细而长的打面“哧溜哧溜”一下吸进嘴里,一点一点咀嚼再咀嚼地去感受它本身的柔软而不失鲜美。
如今,看着眼前的美景,再看着坐在这家面馆分店的我和朋友。心里的感慨不免多了一层:“原来,世间上的所有事,所有情都会在冥冥之中似播种在稻田里的一粒种子般,慢慢埋藏于某一个时间。”我又想起了那天晚上。(嘉兴石油 翁家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