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立冬,而南方的茂名没有北方的大雪纷飞、寒风刺骨的感觉,却是阳光明媚的一天。我本想利用休息日,尽情享受被窝的温暖。突然一通电话将我从梦中惊醒,原来老友陈华来电,约我一起到南盛镇故地重游。
小的时候,我和母亲常去南盛镇镇圩赶集,圩上人头攒动,商品琳琅满目,并且价格便宜,讲价总是有折头。如今的镇街道两旁高楼林立,边路上没有了摆地摊的小商贩,而且搞了垃圾分类,路面变得干净整洁。
南盛的食街,各种小吃应有尽有,如化州香油鸡饭、南盛鸭粥、爽暖豆腐花、南盛炒粉等。看到南盛炒粉的档口,我和陈华相视一笑,不约而同走了进去,思绪飘飞回到了那个敢于追梦的年代。
那年,我刚好考上祥山中学,与陈华成为室友。祥中是镇上唯一一所重点高中,中学建在祥山镇的小山坡上,四围是绿色的田野,一条清澈的小溪绕学校而过。
一次,我俩忘记洗米放饭盒,又恰巧最后一节课是自由活动,于是便决定到南盛享受豪华晚餐——远近闻名的亚庆炒粉。
陈华快速跑进宿舍,推出了他那辆锈迹斑斑的二十六寸自行车,它是我们班级的奢侈品。他冲向我摇了摇自行车的铃钟,我会意地跳上车的后座,顺势一把紧紧地抱着他的肥腰,任由他飞踩前往。那时祥山到南盛并没有水泥路,一条黄红的泥路弯弯曲曲穿过好几条村落,再攀爬几座小山丘,就可以看到了“南盛镇”。
一片片绿色庄稼地被我们甩得老远,像一颗颗绿宝石镶嵌其中,土泥砖农舍的炊烟袅袅升起,我们知道天快黑了,肚子不时发出咕咚、咕咚的声音。
几经周转,我们终于来到了南盛小吃档口。陈华将自行车推到一个阴暗的土坯房角落,然后拿出长长的粗绳子将自行车横梁与一棵树干捆绑结实,最后从口袋里取出一把生锈的铁锁锁住结口处,才放心去找寻“亚庆炒粉”。
食街的尽头有一间低矮的铁皮屋,我们走近一看,在铁皮屋的一侧放着一块斑驳的小黑板,上面歪扭扭地写着“欢迎光临亚庆炒粉” ,我和陈华快速向老板点了两盘炒粉。
亚庆叔的炉子是烧蜂窝煤的,用水泥堵制而成,外面套上一层硬硬的铁皮。只见他从谷箩里拿出一把约1米长的铁钳子,熟练地将炉子烧透的蜂窝煤取出,然后放进新的蜂窝煤,再在上面洒了一些煤油,最后在炉子底部推进几条竹片和稻草,擦亮火柴点着稻草。一会儿竹片烧着了,火苗沿着蜂窝煤的孔洞冲天而起。
亚庆叔用掌心缓慢地托起几张粉皮,轻轻地铺在切板上,他拿出“小李飞大刀”的绝技,随着噔噔噔的伴奏曲,刀过留痕,用手轻轻一拨,一条条均匀一致的粉条松散开来。
接着,亚庆叔又来了一个“翻江倒海闹龙王”,热辣辣的熟油来回游遍锅底,香气扑鼻而来;再来一个“仙女散花洒满园”,亚庆叔使劲将铁锅甩起,一根根粉条弹锅而起,然后又准确地掷进锅里;最后来个“哪吒闹海、孙猴子大闹天宫”,随着加入葱花、酱油、蒜子等,亚庆叔铲子筷子齐发,不停地翻动粉条。金黄色的粉条呈现在我的眼前,香气四溢,我端起碗子,使劲闻了一通,饥饿一下子便消失无遗……
刚炒好的香葱肉丝粉端上桌,将我的思绪拉了回来。和老板聊了聊,得知亚庆叔如今年事已高,早年甩锅扭伤了手臂,天气寒冷,风湿病缠身……我再没有多问,低头夹着粉条狼吞虎咽了一番,可是粉条没有了当年的味道。
吃过早餐,我们驱车穿过集市,驶上一条过滏江桥的公路。平整顺滑的沥青路面,在阳光的照射下微微反光,我小心翼翼地沿着江边行驶,道路两旁的树木纷纷往后倒退,被风吹动的枝叶仿佛和我们挥手说“再见”。(茂名石化 陈木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