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流逝,不知不觉已到了岁末年终。当大家还在田野里、采油树下,为完成年终的原油生产任务争分夺秒奋战时,我们正走近新年的门槛。站在岁月的枝头,回望即将过去的一年,是石油人在汗水与艰辛交织,困难与奋斗中度过的一年。
7月的洪水来势汹汹,将高集油田湖区的一个个大站、油井淹没,在洪水袭来的日子,石油人以前所未有的气概奋力投入到抗击洪水保生产的行动中,油田是迎接着洪泽湖每秒上万立方米的洪水的油区,以前湖中的小岛也淹没在洪水中,只有一座座采油平矗立在洪水中高昂着不屈的头颅。
无论风雨还是烈日,平台上的石油人每天乘坐在快艇上搏击着风浪,巡视着滔滔洪水中的每一口油井,他们以“洪水难阻夺油志,敢叫孤岛换新天”的豪迈气概,维护着洪水中的油井,确保了这个华东地区最大水上油田的正常生产。
在泄洪道旁的中转站被淹的日子里,是石油人组成的突击队,他们来虽然来自油田的各个单位,但是却配合默契,为了抢救设备,他们纷纷跳进洪水中,那红色的工服仿佛是一团团烈焰,将夜沉沉的夜色点亮。
在号子声中,在机械的轰鸣里,溃堤的大坝被堵住了,一台台设备重新运行起来,这个湖畔的原油外输心脏重新跳动起来。更有分布在水乡各油区的石油人人,他们顾不上一天的疲劳连续奋战,架高电机和配电柜,排除站库内的积水,保证了油田在洪水期间的生产。
疫情袭来的日子里,由于扬州封路、封城,甚至村子里的路也被封了。留守在油区的石油人不等不靠,他们克服工作量大,人员少,生活不变等困难。村里的大路走不通,他们就步行走羊肠小道,每天走二十多里路巡井是平常的事情,由于每天走的路多了,于是他们就用一些树枝当作拐杖,每天丈量着每一口井的距离。
原油管线穿孔需要维护,工具和材料靠人抬肩扛到现场,保证了原油在常熟管线中汩汩流淌。设备需要维修,但是由于道路不通,后勤保障跟不上,没有配件的时候,他们就自己动手就将报废的多个配件拆卸重新休息组装,在他们的努力下,一台台设备在疫情中安然运行。
在疫情中坚守的一个月时间里,是他们一次次的夜间抢修的身影,是他们在空旷的田野里,冒着烈日奋战的场景。为了保证生产,他们将原本施工队干的活揽下来自己干,在刘陆油田联合站3000立方米储油罐的清理中,他们带着呼吸器冒着夏季的高温轮流钻进狭窄的罐里,将污油一点点地清理,经过二十多天的奋战,储油罐提前投入了生产。
是他们的付出保证了疫情期间各油区的生产井然有序。而在这背后,是他们披星戴月晚归的身影,是他们由于长期在烈日下暴晒而黝黑的面孔,是他们对石油的一份坚守。
回望2021,是石油人在各种困难面和挑战面前绘出的一幅夺油上产壮观的画卷,是他们将石油人的优良传统融入每一口油井中,在走过的每一天里,书写着对石油的忠诚和执着。(江苏油田 邓遂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