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晨第一缕阳光透过云雾照耀在路面上结冰的水洼,透过冰层折射到地面上,若隐若现地闪着星光;周边松散的枝条光秃秃的、毫无生气,上边时不时还驻停着憩息的喜鹊和来不及迁徙的鸟儿。
刺骨的寒风咆哮着、侵袭着,向世间各个角落伸出魔爪,无处遁逃。但小巷不同,好似早已见惯这种情形,早早做好了防备。每每清晨,黑瓦白墙的巷子上方总充斥着一股股云朵般的热气,缓缓将整条小巷包裹起来,将严寒隔离在外。
远离城区的老巷上了年纪,有一定的历史底蕴,养育过好几代人,虽不知道它的具体年龄,但自我记忆时起,它早已布满了岁月的痕迹。
像是为生命篆刻的印章,别有韵味,尤其在冬天。冬夜不似夏季,是一年中最长的。凌晨三四点,天还麻麻黑,丝毫不见太阳升起的趋势,但小巷早已挂上零散的星光,人们开始准备货物去赶早市,占个好摊位,期待着一天的好生意。
约莫七点,稚嫩的阳光才开始挣脱寒冬的束缚,逐渐恢复光明。此时,最热闹的莫过于早点铺,一碗热气腾腾的豆浆、Q弹爽口的豆腐脑、现炸金黄酥脆的大油条,还有刚出炉的肉包子和小笼包,皮薄馅多,咬一口直冒汗,让你在感受汤汁滚烫的同时还忍不住吮吸肉汁的鲜美。
那些舍不得被窝温存的人也抵挡不住诱惑,起身朝着香味的方向进发。让这些个街边临时搭建起来的铺子总是座无虚席。待到九点,早市的热潮褪去,街边的人流也逐渐散去,只剩坐在藤椅上的大爷和几个带孩子的奶奶在门口晒着太阳。
由于是工作日,一直到下午四点左右,街上才开始多了裹着厚厚的棉服,挂着钥匙和校牌的学生,成群结队地簇拥在卖糖葫芦的身边,而买到早已边吐着哈气边咬了起来。
往前走,在阵阵寒风的煽动下,你那饥肠辘辘的胃早已被香味勾走,顺着方向寻去,转眼是一抹黑黢黢的人肉团子,上方还涌出阵阵热气,走近一看是芳香浓郁的烤红薯,经烘烤变薄的外皮,逐渐与肉脱离,对半剥开露出软糯的金黄流心,香甜可口,正好化解此时的饥饿和寒冷,花上个四五块就能满足肚子里的小馋虫。
填了胃,大家都各自回家忙碌起晚饭去了,光也随着人的减少而恹恹散去,好似看戏的群众,没了热闹,悻悻而去。五六点,天已全黑,而此时的巷子却灯火通明,家家户户吃着热腾腾的饭,躺着热乎乎的炕,一日的疲惫也随之散去,只留下欢声与笑语!
窗外不时刮着凛冽的西北风,还未完全融化的湖面再一次凝固。不似外边的天寒地冻,小巷的冬日,最惬意的时光就是一家人围坐在火炉旁,谈论着一天中的趣事,赏着窗外的雪;一杯热茶,一份温暖。(金华石油 李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