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王春耕来到安徽六安石油,他一头扎进了加油站,一干就是15年。在许多人的眼中,加油员是一份“苦脏累”工作,不论严寒酷暑,还是雨雪暴风天气,都要围着加油机转,为进站的顾客提供加油营销等服务。
作为加油东站的加油员,在王春耕的眼里,每位进站加油的顾客都是出于对中石化的信任,就凭借这份信任就必须用真挚的感情开展各项服务工作。他说,他的工作成绩,身边发生的暖心故事以及内心的满足感都来自三尺泵岛,既然选定了这份工作,就要一直干下去。
2021年7月的一天,王春耕和往常一样当班加油。一辆山东牌照的轿车驶进加油站,停靠在加油机旁。为顾客加满油后,他用银联POS机向顾客收取240元油款,但在刷卡付款时POS机系统出现卡顿,且未打印收款小票。等待了1分钟后,顾客也没有收到支付成功的信息提示,王春耕在争得顾客同意后,便用POS机又重新刷了一次。
“咦,怎么会多出来240元?”交接班时,王春耕多次核对财务数额,对多出的钱款表示疑问。通过查询与筛查,收款记录中有两笔金额均为240元的银联卡刷卡流水,而且收款时间是紧挨着的。他结合监控录像的时间,锁定了顾客。
“原来顾客刷了两次银行卡,都支付成功了。”看到视频中顾客两次刷卡行为,王春耕明白了钱款的由来。他立即寻找顾客的联系方式,要把多收的钱还给他。但是站内的系统只能查到顾客的车牌号,无法查询身份信息,他只好将情况向站长汇报,通过派出所协助,找到了顾客的联系方式。
“直到打电话联系,我才知道多付了油款,为了找我,肯定花了不少心思,辛苦了。”王春耕通过微信转账的方式,将多收的油款如数退还,获得了失主的肯定和称赞。
工作在基层,王春耕每天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而他始终用最饱满的热情展现石化人的风采,他说:“泵岛就是舞台,不仅要服务好加油顾客,也要为市民群众排忧解难。”
一天深夜,王春耕正在值夜班,他看见加油区坐着一位老人,头发花白,身穿暗红色外套和黑色的裤子,身体瑟瑟发抖地依靠在加油机旁,嘴里不时地呻吟,他随即将老人搀扶到便利店,递上一杯热水。王春耕细细询问情况,但老人依然说不清自己是从哪里来,家住哪里,也不知道自己和家人的名字,只是反复说自己已经83岁,几天没有回家了,要尽快回去。
说完,老人便急着要离开加油站,王春耕意识到不能任由老人在外漂泊,于是,他一边安抚,一边拨打当地派出所电话,请求帮助。一会儿,民警赶到加油站,发现老人的体态外形特征与两天前群众报案,记录在档的失踪人口特别相似,通过核实,证实了这位老人正是警方寻找的走失人员,立即通知老人的家人将其接回家,得到了对方家人们的感谢。
王春耕的口中还有很多“小插曲”,都记录着他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他说:“被顾客群众们需要,便是我努力工作的动力。”
(王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