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煎饼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
时间:2022-02-09 15:21
卢恋秋 - Outlook Web App煎饼是苏北鲁南一带人们的主食,是我魂里不变的基因,梦里不灭的记忆。
对从没吃过煎饼的人来说,不明白那是一种怎样的美食。可在我模糊的记忆里,很小就开始吃煎饼,习惯了它的咬头和口感。煎饼的味道厚重踏实,有嚼头,能嚼出家的味道。
来到宿迁石油工作已经五六年了,结婚安家的我也算是这里的半个女婿。容貌口味一点点发生变化,可每次回家第一口还是那最纯朴的煎饼。
家乡的煎饼,卷着漂泊游子的思乡情,卷着儿时的童趣,也卷着美好生活的希望。我时常会想起儿时陪母亲烙煎饼的情景。支起烙煎饼的鏊子,点着麦穰或山草将它烧热。鏊子不能太烫,也不能太凉,待温度刚刚好时,母亲左手舀勺面糊,倒在鏊子正中,右手握着篾片,毫厘不差地走一个圆,然后逐渐平起内收,鏊面上就现出一个圆满的圆。在火焰和时间的孕育下,乌黑的鏊子上便有了一种金黄的扩散,一种香气的弥漫,一种圆满的覆盖。煎饼熟了,母亲小心翼翼地轻掀起来,米黄色的煎饼,中间透着金黄色微糊颜色,那是恰到火候的标志。
刚烙出来的煎饼最好吃。仲夏之时,麦收归仓,用新麦做出的煎饼,口感细腻,麦香浓郁,不要卷菜也能吃上两三张。那时没有多少零食。小孩能吃上一块热乎的煎饼,便十分开心。刚出炉的煎饼特别的脆,一碰就碎了。满嘴浓郁的谷香,吃时还嘎嘎哺的响,好吃又好玩。
每次吃到家乡的煎饼,就会隐现出母亲流着汗的脸。母亲用粗糙的双手把薄薄的煎饼码起来,变成厚厚的一摞,摆在堂屋里。从杂粮、玉米,慢慢地成了白面的。煎饼垛越吃越薄,日子越积越厚。
现在到处可以买到煎饼,可每次别离,母亲总要亲自烙上几斤给我捎上。她说机器的不好吃,用石磨碾出来的糊、油亮硕大的鏊子,和家乡水土生长的草木烘出来的煎饼,才有煎饼味。看那一张张大大的、圆圆的、带有金黄色光泽的煎饼,在那地道的香气中、在那折叠起来的方正中,裹藏着的是土地的宁静与平安,还有母亲牵扯不断的挂念与祝福。(李小矩)
(责任编辑:卢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