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
时间:2022-03-29 07:00
1月下旬,集团公司印发新修订的作业许可、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高处作业、盲板抽堵作业、吊装作业、动土作业以及临时用电作业安全管理规定等直接作业环节“7+1”制度。按照部署,各企业需在3月31日前完成内部各级相关领导和各单位专业人员、主力承包商关键人员的全覆盖宣传贯彻培训,并组织主力承包商对分包商关键人员进行宣传贯彻和培训;4月1日起,正式实施相应的特殊作业安全管理细则。
近段时间来,各单位组织开展新修订直接作业环节“7+1”安全管理制度大规模、集中宣贯培训,全面解读新修订8项制度的要点、变更内容和新的要求,并将新老制度进行逐项比对说明,既对各级管理人员进一步重视和加快理解制度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也使全体员工对认真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筑牢安全基础有了进一步认识,强化了“我要安全”意识。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直接作业环节是安全管理的重点,也是难点。集团公司按照“谁的业务谁负责”“风险管控最有利”和“谁签字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以依法合规为核心,以体系思维持续改进为主线,新修订“7+1”制度,突出“分工负责、协调统一、齐抓共管”的责任定位,进一步提升直接作业环节安全管理的科学性、适宜性,是提升本质安全的重要举措。
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集团公司将把企业对“7+1”相关制度的执行情况纳入2022年度安全业绩考核范围,加大现场监督检查力度,对制度落实不力和不经专业安全确认、不在现场签票等严重违章行为给予严肃问责。当前,在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建设“双统筹”情况下,安全风险挑战更加严峻复杂,清明、春汛临近,各类风险隐患点多面广。越是关键时刻,越要不折不扣贯彻落实“7+1”制度,越要压紧压实各方责任、抓细抓实各项措施,牢牢守住安全底线。
实践表明,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抓而不实,等于白抓;制度不落实,“走形变样”,危害更大。根据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无论是先兆还是隐患,都有迹可循。直接作业环节“低老坏”不除,各类隐患不治,安全根基难稳。一旦责任担当凌空蹈虚,思想意识麻痹松懈,工作作风粗枝大叶,就很有可能给各类事故事件“可乘之机”。因此,执行“7+1”制度,重在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高标准、严要求落实,容不得半点轻忽,来不得一丝马虎。从各级管理者到一线员工,每个人都要敬畏制度,遵从制度,锤炼较真的精神、秉持严谨的态度、养成务实的作风,从规范直接作业源头抓起,防范隐患风险,筑牢安全生产的坚实屏障,彰显“7+1”制度“护航”安全发展的生命力。(牧果)
(责任编辑:蒋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