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艾香时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
时间:2022-04-01 14:47
闻到艾香,便知清明已至。每年清明前后,江浙一带的人们会吃艾糕。最开始人们做这一糕点是为了祭祀祖先,现在做艾糕除了缅怀过往之外,也是因为难以抵挡这一美味吧。虽然外面能买到各种口味的青团,但每次吃着买来的青团时,仍旧忍不住感慨一句“还是家里做的艾糕好吃啊!”
每当这个季节,邻里之间总是有着不用言说的默契,各家各户用艾草做糕点,互相品尝,比较着今年谁家做得更好。咸菜豆腐干馅的艾饺不腻口,芝麻白砂糖馅的艾饺口感香甜。若再加上点猪油,一口咬下去满口流油,香味四溢。我家常做的是艾糕,是做法最简单的一种,虽没有馅子,但我们都喜欢这种简单的味道。
做艾糕最主要的材料便是艾草。艾草是从老家山上采来的,春雨润物,这些艾草也无人打理,却生长得郁郁葱葱。拿上一把剪刀,一只竹篮,便上山取艾草。我们这儿叫“吊”艾,用剪刀剪下一簇艾,而不拔,为的是留下根茎,来年依旧长得漫山遍野。
母亲把一大筐艾草洗净,待大锅里水开了,便下锅开始煮。煮片刻后捞出,用手揉搓一番,再入锅煮,这回出的艾草汤汁便可和面团了。艾草汤汁颜色碧绿,气味清香,将粳米粉和糯米粉按比例混合,倒入艾草汤汁,揉成面团。揉面团是个力气活,几人轮流上阵,一会便揉成了嫩绿色的光滑面团。接着就可以开始印艾糕了,将面团揪出一个个大小均匀的剂子,搓成圆球,再放到老式的印板里摁实了,转过来一拍,艾糕就成型了。
除了用印糕板做糕外,还可以把剂子搓圆摁扁之后,在中间揪起一个尖角,就做成了艾帽。我问为何做成帽子的形状,母亲告诉我,小时候每逢清明节细雨连绵,大家在外面劳作时一会就变天下雨了,大家做艾糕的时候会捏艾帽,其寓意是清明时节外出便不怕被雨淋了。“现在哪还会淋雨啊”,母亲说道,随后她脸上洋溢出的笑容,仿佛是怀念几个顽童淋雨跑回家路上的情形。听着母亲讲过去的事情,感受着现在的幸福生活,无不增添了手工制作的乐趣。
还未出锅,已能闻到阵阵清香,沉香淡淡恰如花。艾糕入齿香甜,口感软糯,大概因为是在这个季节才会吃上的东西,所以更值得回味。大伙儿一边吃着艾糕,一边聊聊家常,分享趣事,是件多么简单而幸福的事。
传统的清明节习俗,通过这一块块小小的艾糕代代相传,文化的传承在充满生活气息的日常饮食生活里历久弥新。母亲说,他们小时候最期待的就是一年一次做艾糕的时节,因为家中孩子多,常常吃不饱,大家争着吃艾糕的情景记忆犹新。而如今,我们期待做艾糕,不仅仅是为了吃上一块香糯的艾糕,更是因为期待家人们在一起共同手工制作糕点的这一刻,透露出一点点小小的温情。(绍兴石油 陈倩)
(责任编辑:卢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