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林深处捕野蜂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
时间:2022-04-19 09:05
大别山横亘湖北和安徽,蜿蜒逶迤,整个皖西南地区都属于大别山区。我的老家就藏在大别山的腹地,那里是个纯净的地方。乡风淳朴,风土人情与别处不同。“人意山光,俱有喜感”,离开故乡30年来,故乡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仍然是为数不多的梦中熟悉的场景。
每年暑假,爸爸就会将我送到乡下的祖宅里,那里要比厂子里面的家属院凉快多了。和曾祖母,爷爷,奶奶在一起的生活让我至今觉得“到底人间欢乐多”。屋后就是深山老林,屋子前面是一口“深不见底”的池塘。从风水学角度,真的是“前有照,后有靠”。庄子周围群山环绕,古木参天。每个角落都留下了我和小伙伴们的欢声笑语。依稀记得炎炎夏季,傍晚纳凉坐在竹床上,爷爷拿着线装的记不得名字的书本,教我诵读金圣叹的《不亦快哉三十三则》“如数百万金鼓,檐溜浩于瀑布。身汗顿收,地燥如扫,苍蝇尽去,饭便得吃。不亦快哉!”
白日里,爷爷总说男孩子要有血性,要“野蛮其体魄”。一有空,就带着我上山挖草药采蘑菇,下田里薅草坝田插秧,教我用蝗虫钓池塘里的草鱼,去山沟里摸螃蟹,用铁丝钩儿穿着猪肝钓甲鱼……野趣既多,野外生存的技能也提高了不少。至今,最惊险的一幕是爷爷带着我去捉野蜜蜂。
春天的大别山,野外百花盛开,处处蜂蝶飞舞。一天中午,一阵嗡嗡嗡的共鸣声格外引人注意,循声望去,黑压压的一片蜂群飞过屋顶进了后山。爷爷迅速拉着我穿戴整齐,穿上长袖长裤的衣服和深筒的胶鞋,戴上草帽面罩。临出发的时候,爷爷又多拿了一个草帽,往上面喷了一碗糖水,又用奶奶纳鞋底的蜂蜡块抹了几下。
跟在爷爷后面,翻过一道岭,朝着嗡嗡的蜂群找了过去。眼见着在一棵板栗树的枝杈上,蜂群密密麻麻地裹成了一个球。爷爷小声地告诉我:“一群蜜蜂强盛之际,蜂王会率领蜂群成员迁移,将王位让给另一只蜜蜂。在侦察蜂外出寻找合适的筑巢地点时,分蜂的蜂群在原来的蜂巢附近休息。此时的蜜蜂决不会发动攻击,因为它们离巢时有充分准备,个个口含蜂蜜。”爷爷轻轻地将手中喷了糖水的草帽“盖”在球上,嘴里还念念有词,咿咿呀呀地唱着“倒七戏”。
神奇的一幕发生了,这个大球慢慢地向草帽上移动,不一会儿就“滚”到了帽子上。爷爷用手托着这个蜜蜂球,缓缓地走下山。进家之后,嘱咐我拿来一个大箩筐,用松针烧起火堆里外烤了一遍,将手中的蜜蜂球扣进去置于仓房的窗台上,在对着窗户的一面,挖了九个手指头粗细的小洞,便于蜜蜂进出。这一窝蜜蜂就在祖宅里安家了。在以后的日子里,爷爷带着我摇蜂蜜,收集花粉,又成了我童年里的一项重要的乐事。
如今再回去,爷爷已经不在了,我想,这个季节,爷爷的长眠之地的四周应该盛开了各种花儿,上面也会有很多的蜜蜂在采蜜吧……(江苏石油 黄卿)
(责任编辑:卢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