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别扭,爱较劲,被叫做拧巴。在西南油气分公司物资供应中心,走进仓储管理中心(质检中心),说起魏宏让、闫志忠、晏林这三名质检“判官”,同事们啧啧连声:他们做起事来,真拧巴。
魏宏让:十七年质检“零投诉”
作为质检组长,魏宏让常年带领11个质检员,承担整个西南分公司生产物资质量检验工作。17年来,凡经他手的质检,从未收到过投诉。这背后,是多年对工作的拧巴和付出。
2003年,魏宏让来到西南物供中心,面对完全陌生的工作和环境,他的拧巴劲来了。边学习边记录边总结,先后参与清溪1井应急抢险、川东北至川西联络线工程建设和元坝气田建设等重点项目。2010年,当上了质检组长。从油套管物资质量检测,扩展到井口设备、井下工具、压力容器、地面管线等各项物资检测,工作量虽然成倍增加,但他的拧巴劲却毫不含糊。
“绝不放过任何一个质量问题!”是魏组长经常自勉的一句话。为了这句话,他没少下功夫,有时为了一个小小数据,经常对入库物资进行反复测量,由于他的坚持和较劲,生产厂家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改进质量控制措施,杜绝了现场施工物资质量安全隐患。
闫志忠:质检“新兵”,也这么拧
“34年过去了,没想到还能再当一回新兵。”说话的人叫闫志忠,54岁,曾参加老山对越自卫反击战,是一名职业“老兵”。去年,公司采购量激增50%,工区点多、线长、事多,质检人员捉襟见肘,老闫主动请缨,念起了“严”字经。
“李工,这台设备的基座尺寸比图纸小了一圈!”老闫目光如炬,时而蹲伏测量,时而登高查看,全方位扫描到货的采气设备,“设备上配置的仪器仪表都要求做第三方首次检验,你们没有提供相关的资料啊!”
面对老闫的拧巴劲,供应商小李面露难色,“闫老师,基础尺寸差异的原因是设计做了变更;关于仪表的首检,一般用户都会自己送检,我们也是想节约点成本,要不,这次就算了吧。”
“不行。技术标准是我们唯一的验收依据,基础尺寸设计变更需提供书面审批意见;配套仪表不送检用户,如果出现异常,那问题就严重了。”老闫的拧巴劲,使经他检测的设备300余套,发现并解决问题40余项,用户满意度100%。
晏林:传承基因的“油二代”,新时代守护者
他是一名“油二代”,也是一名退伍军人,晏林始终传承老一辈石油精神,多年来扎根一线,在井下作业、仓储管理、安全管理、资料管理等多个岗位立足本职工作,不断开拓进取。
“百日攻坚创效”活动启动阶段,又恰逢迎来仓储管理中心(质检中心)体制机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得知质检部紧急缺人时,他主动申请调去人员少、工作量大的质检部锤炼自己。面对一项暂新而陌生的工作,他重新拾起书籍,学习物资设备工艺原理、检测制度流程、国家检测标准、监造流程大纲等知识;拾起检测工具,反复测量各种工具外径、内径、齿高、螺距等数据。
同事们经常说:“他不愧是当过兵的,工作时就像一架‘战斗机’,无时无刻不在疯狂工作。”现在的他,从一名质检“新兵”成长为质检骨干人员,用一个个具体言行,兑现庄重的岗位承诺,独当一面的他为持续攻坚创效再添新翼!
(易育国 梁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