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春天,是新疆风沙最为频繁、最为肆虐的季节,浩瀚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更加严重。
5月18日,地球物理公司华东分公司SGC2121队新闻报道组深入顺北42井东三维项目工地,聚焦在塔克拉玛干沙漠里建功新时代、奋战新征程上战沙斗沙的物探员工。
那沙,那人,那抹“大漠红”,用攻坚渲染寂寞,用希望点亮顺北油气田上空的熊熊烈焰。
曹芳伍 戴志芳——大漠“芳华”映韶华
18日早上6点左右,大漠的夜空,繁星闪烁。黑压压的人群,已唤醒沉睡的营地。SGC2121队营地广场上,各生产班组晨会,正有序召开。
“安全带是生命带,请大家在车辆启动前,系好安全带。”“中午时分,要戴好太阳帽或头巾,做好防紫外线直射防护。”下药班班长戴志芳不厌其烦地对班组员工千叮咛,万嘱咐。8点,搭上钻井班皮卡,奔赴工地。
“请停一停,我们把水罐车上掉下的膨润土抬上车。”队长助理曹芳伍对驾驶员说道。曹芳伍、戴志芳与井监班长杨冬一起,把防塌井用的膨润土抬进车厢。抵达2620.5线1820桩号,他们再小心翼翼地卸下来,交付给打井人员。
“膨润土从外面运进沙漠里可不容易,一袋膨润土可抵得上一袋面粉钱呢!”曹芳伍心疼地叮嘱他们。皮卡不断地在沙梁上起伏穿行,跳跃挺进。
“各钻井小组,你们的钻机如果上不去,请电台呼叫测线上的推土机张师傅,他会帮你们铲一下。”曹芳伍与戴志芳拿起电台话筒不停地呼叫。
开上沙梁最高处,看脚下,钻机、水罐车、危爆车与“大漠红”排兵布阵,绵延数公里,犹如在展开一场地层“龙宫探宝”大会战。
“今天协调到位,出工顺利,打井数量不会少!”曹芳伍舒心地对我们说。曹芳伍带领的钻井班,是分公司2021年度先进班组,今年在顺北43井东项目获得分公司“大干60天,冲刺年终目标”主题劳动竞赛先锋班组称号,他本人多次获得各级嘉奖;他坚守大漠24年,两鬓白发渐生。戴志芳在大漠也坚守了20年,是华东分公司优秀班组长,前不久在扬州身披绶带受到嘉奖表彰;岁月的摧残,让头发渐稀,发际线后移。
一个个新疆项目按时完成,从未延误过后道工序采集作业。大漠“芳华”映韶华,他们找油报国的初心,从未泯灭。“越是有困难,我们越要勇往直前。”这是曹芳伍、戴志芳的誓言,也是所有华东物探人的誓言。
据当天收工后的工作量统计,钻井班18日钻井1501口,再次刷新了日产新纪录。
隋新光 张维维——一束“微光”亮四方
进入风季,起风扬沙是家常便饭,细细的沙尘弥漫在四周。2608.5线1754桩号附近,我们遇到了危爆车驾驶员隋新光、危押员张维维。此刻,他俩发好民爆物品,正在给车厢上锁;冒着风沙,插正插牢警戒小旗。
“寂寞总需要有人去坚守,哪里有油气,哪里就是我们的战场。”来自胜利分公司的他俩,初次来新疆项目后,从未退让过。正在现场采访的我,虽戴上眼镜,仍被沙梁上的风沙吹得睁不开双眼。就连相机,也被沙子卡住,按不下快门。
“项目上正在开展交通安全大检查,我过来查一下你们涉爆车辆的车况。”队长助理曹芳伍对隋师傅说。在检查灭火器时,曹芳伍交代注意事项,反复强调涉爆安全千万不能马虎。
上午第一批药发放完毕后,隋师傅总是坐在驾驶室里,认真填好班报台账。之后,再仔细检查车况,查验轮胎气压,做好调节。
“春夏季在沙漠中施工确实很伤脑筋,工地上的风沙说刮就刮,漫天风沙无孔不入,回到驾驶室跺一跺脚,身上的沙子能抖落一座位。”隋师傅和张师傅讲起了工地上的感受。
“既然来了,选择了这个活,就得把它干好,不能撂挑子。”隋师傅朴实地说。
“早点干完就可以回家看老婆儿子了。”从隋师傅憨厚的笑容中,看不到埋怨和不满,有的只是工作的积极态度,和对回家的美好憧憬,尽管他和同事们每天都保持着12个小时以上的高强度送药时间。
“风季来临,我们经历了六七次较大的沙尘暴侵袭,项目施工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大,推土机修路一天也没停过。现在我们是在与无时不在的沙尘暴赛跑,把项目效率提上去,把耽搁的时间和进度抢回来!”项目经理、支部书记李浩,道出了大漠将士打赢这场硬仗的决心。
“微光”虽小,点亮四方。沙海深处,正因为有那“大漠红”甘于寂寞长期坚守,才让脚下的测线一点点连成片,延伸向远方。(吴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