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夏天蝉鸣不断,这些小东西储备了一个冬天的精力一股脑的全部散发出来。这些叫声跟灼热的太阳是如此相衬,让我想到了我在家乡的夏天也是这样在鸣叫中度过。还是得益于南京城中的树比较多,整排整排的梧桐树,枝干伸向天际,投下整片摇摇晃晃的阴凉,焦灼的日光仿佛在天界之外。微风吹来叶子慢慢摇晃,在树底下行走的人感到阵阵凉意,不得不感激这些高大的梧桐。
走在北京西路,两侧淡黄色的小楼安然沉寂,每一扇紧闭的门前都有一块某某遗址的文物石牌。一段肆意的光阴,许许多多的记忆仿若随时被唤醒。蝉鸣阵阵,提醒着正值盛夏,走出绿荫,阳光开始苏翕,毫不留情地投射光热。经过的汽车一路涌动着烦躁,偶尔刮过的风也不过是再次掀起袭人的热浪,倒叫人疑心方才是从另一个世界走出来的。
山麓之间,密林深处散落着开阔的音乐台、幽静的灵谷寺、残乱的石像路、雅致的美龄宫、古朴的明孝陵,朦胧的紫霞湖,不争不闹,不闻不辩,都有着冷眼观世事的气度。遮天蔽日的梧桐树竟然把暑气隔绝了,走在人行栈道上,有种长路漫漫的安闲自在,仿佛前路没有尽头似的。诗人余光中魂牵梦萦的玄武湖是消暑的好去处。“想见旧时游历处,烟云渺渺水茫茫。”
玄武湖被五座小岛分隔成四片水域,每个洲堤桥相通,处处山水相依,长廊水榭疏密有致,亭台楼阁交错辉映,既有空阔明朗的如烟湖水,又有冲淡柔和的清幽拥碧。环湖的接天荷叶似层层绿浪,卷起粼粼波光,摇碎缕缕柳影。红莲倚翠,白荷照水,风起送荷香。这泼墨般的绿,把心里的郁热消减了大半。走累了,随意把身影隐入一片浓碧幽暗中,丝丝凉意便扶风而来了。
去秦淮河泛舟游弋是夏夜里极惬意的消遣。朱自清在《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里写道:“西湖的夏夜老是热蓬蓬的,水像沸着一般,秦淮河的水却尽是这样冷冷地绿着。任你人影的憧憧,歌声的扰扰,总像隔着一层薄薄的绿纱面幂似的;它尽是这样静静的,冷冷地绿着。”
在天刚擦黑的时候坐上画舫,从泮池一直划到东水关,泮池照壁上“双龙戏珠”的图案在暮色中闪耀如星阵。两岸是青色瓦马头墙的酒家茶肆,也有住户,岸边的建筑物和树影投影在水里,影影绰绰,秦淮河水变得更加幽深碧绿。两岸的彩灯闪闪烁烁倒映入水,平添了白日里所没有的绮丽迷离。一阵丝竹声勾起了“秦淮八艳”的怀想,嘴边不自觉地咏起杜牧的那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十里秦淮水,六朝金粉地,一步见烟云水滟,一眼望百年繁华。
夏天的红庙美食一条街愈发热闹。火锅、米线、烧烤、拉肠、鸭血粉丝、串串香,在夜色中烟气袅袅。当然少不了鸭子,愁也好,喜也好,南京人都要斩盘鸭子尝尝。红瓤西瓜被切成薄片,冰镇酸梅汤装在透明玻璃罐里,五彩缤纷的水果沙冰,还有三毛所说的马头牌赤豆冰棒,在街边一字排开,明晃晃的诱人。
居于金陵,无须准备长袖衬衫,因为南京的夏天特别长,秋天又特别短,像夏天与冬天之间的课间休息,还经常被拖堂。立秋之后还有“秋老虎”,依然酷热,只待一场秋雨立马跌入秋天的怀抱,直接套上外套、毛衣就好。就像南京人的性格:直不隆冬不拐弯,有些鲁莽得可爱。热就热个火辣,冷就冷个彻骨,从不含糊。晴朗的水晶蓝天空,没一丝凉风;踏着晨曦赶车,脸上带着凉席印的上班族;城南小巷的小卖部里昏昏欲睡的小老板;染上夕阳红晕的鼓楼;明城墙下挽手散步的老人。
这便是南京城的夏天,像一场幻觉一场梦,悠长得仿佛不会醒来。(金陵石化 王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