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最后的夕阳,渐渐地在海平面上谢幕。落日的余晖洒在杜库姆的海面上,波光粼粼,就像一颗颗珍珠,被撒出去一样,在闪耀着、滚动着、奔涌着……夕阳终究会被繁星代替,炼油厂的灯光也到了熠熠生辉的时刻。在旁边的物资供应仓库里,也是灯火通明,那里面有纳卫德还在盘库的身影。这是他在炼化工程十建公司阿曼杜库姆炼油项目部的最后一个夜晚。
“法兰22片、阀门16台、螺栓360套,钢板还有90平方米,这些物资都要盘点清楚,不能有任何差错。”灯光下,纳卫德仔细地盘点着仓库里的物资材料。虽然已是晚上8点,仓库里的温度依然在35摄氏度以上,纳卫德的工作服早已湿透。尽管他不断地用毛巾擦拭脸颊,但汗水依旧把库存记录纸给浸湿了。
在两年半的时间里,这样的夜晚,纳卫德经历了很多很多。但今晚在仓库里,纳卫德的表情显得格外地凝重。他轻轻地抚摸着每一片法兰、每一台阀门。在他眼里,这些物资材料就像他的战友一样,陪伴着他度过了在杜库姆炼油项目建设工地上的每一个日夜。
“纳卫德,这么晚了,赶紧回去休息吧,明天一早还要赶往马斯喀特机场。”正在加热炉区域进行安全巡检的项目部总工程师李有财发现纳卫德还在仓库里工作着。
“一定要站好最后一班岗,仓库里的物资快要盘点完了。”纳卫德一边和李有财汇报着库存盘点情况,一边将法兰、阀门、螺栓等物资分门别类地摆放整齐。此时的纳卫德,心情复杂,看着那熟悉的物资材料,他仿佛想起了30个月里自己的成长经历。
2020年1月份,纳卫德入职十建公司阿曼杜库姆炼油工程项目部,从事物资供应保管员工作。勤奋好学的他,仅用一个月,就掌握了物资供应管理的全部工作流程,成为一名合格的保管员。
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工作技能,纳卫德签订了“师带徒”协议,先后拜项目部物资采购经理刘运方、施工经理王兵、质量经理李祥为师傅。在入职不到7个月时间里,纳卫德在三个师傅的带领下,拥有了物资供应保管员、计划员、质检员的三重身份。
每次物资材料到货时,纳卫德就以质检员的身份对材料进行质量检测,而后他又变成了保管员,对物资入库进行严格把关。当物资需要出库时,纳卫德就成了计划员,对各专业的施工材料进行出入库平衡管理,哪个专业需要什么材料、还有多少物资没到货,纳卫德是最清楚的。“施工现场缺材料,找纳卫德准没错。”项目部中外参建员工对纳卫德纷纷给予了高度认可。
“这是所有库存物资的明细和汇总,今后现场还需要什么材料,直接从这个表格里查找就行。现在装置已经进入开车投料阶段,材料需求量最大的是螺栓、垫片,一定要保持足够的库存量。”晚上10点半,纳卫德最后一次将仓库里的灯全部熄灭,锁上仓库大门,然后再次检查了一下周边的消防设施,发现没问题后,纳卫德恋恋不舍地返回了宿舍。
8月的第一轮朝阳,照耀在纳卫德黝黑的脸上。吃完项目部的最后一顿早餐,纳卫德背起行囊驱车赶往马斯喀特。一路上,他不停地翻阅手机里的图片,那里面记录着他在杜库姆炼油项目建设工地上的点点滴滴。
“杜库姆,留下最美的记忆!感谢中国石化,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物资供应管理人才。”项目部的微信群里,传来纳卫德真诚的话语。(田元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