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多年,华北工程院安全总监、安全环保节能研究所所长董淼秉承“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工作理念,始终坚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不断提升自我,一步一个脚印,致力于不断提升公司本质安全水平。他本人连续多年被授予集团公司环境保护先进个人、公司劳动模范、HSE先进个人、十佳安全卫士等荣誉称号,带领团队连续多年被评为公司HSE先进集体、青年文明号。
勤学笃思寻求专业突破
2014年6月,工程院安全环保技术研究所成立。最初仅仅5名员工,被称为工程院最小的研究所。面对所小人少、又不是主干专业,董淼不断鼓励着大家:“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基石。我们才刚刚起步,只要我们有一股不服输的精神,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照样也可以有大作为。”
员工的安全能力是降低安全事故的关键。针对传统培训“针对性不强、有效性不够、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董淼主持开发了“平安华北”平台,创新性地打造能力矩阵、知识库、专题练习、挑战答题、知识竞赛、积分商城、安全记分、隐患曝光等十四大功能,使用“多媒体表达、多平台展示、多终端推送”的手段,打破了传统培训模式的弊端,满足了员工移动化学习需求。
在董淼的带领下,安研所技术亮点频出,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如今已然拥有13名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涉及安全、环保、节能三大研究方向,最初那句“人少,也要有大贡献;所小,也要有大作为”的奋斗精神已经深深刻进每个人的心里。
潜心笃志攻坚技术瓶颈
董淼常说“通过历史总结规律,透过现象发现本质,安全工作更要多反思多总结。”通过对公司历年来安全环保事故隐患数据的调查分析,他认为公司核心部位,尤其是重点油气场站的风险管控水平还有待提高。油气场站是公司基业长青的命脉,是实现公司本质安全的核心。针对公司重点场站火灾爆炸安全风险高、现场缺乏针对性评估工具的问题,董淼牵头优选3种风险识别、5项核心技术评估工具在全公司推广应用,配合安全环保部、工程技术管理部、地面工程与设备管理部等部门排查现场风险70项,发现油气场站设计、设备与仪表等问题隐患438条,制定控制措施1372项,将公司风险总值降低到了301,有力地保障了重点场站的安全平稳运行。
鄂北工区现场很大部分员工花粉过敏严重,难受起来不仅给生活带来很大困扰,更会影响正常安全生产。为了实现现场员工安心工作、健康生活,董淼通过研究计算房屋新风量,设计洁净区与室外的静压差不小于9.8Pa,创新采用门窗密闭7级+新风过滤系统方式,有效降低室内沙蒿花粉浓度76.17%,成功减少了员工花粉接触浓度和时间。员工流鼻涕、打喷嚏、眼睛奇痒无比等过敏症状大幅缓减,工作和生活质量明显提升,技术成果在工区全部得到应用推广,得到一线员工的纷纷好评。
守正笃行坚定党员初心
工作中的难题从不是借口,担当守责,冲锋在前,是董淼对党员最好的诠释。
气煤交叉开采是集团公司级重大风险,也是“科技兴安”的攻坚难题。没有经验可以学,没有捷径可以走。近年来,董淼与高校、研究所积极合作沟通,不断往返于煤矿和大牛地气田开展调研,带领团队构建技术模型,模拟风险管控措施。梳理了“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的技术管控路线。在源头控制上,他通过反复论证,组织申报《油气与煤炭矿权重叠区交叉开采安全规范》行业标准,并于2021年6月份获得国家能源局批准,成为公司首个牵头编制的行标,为源头管控交叉开采风险提供重要依据。在过程控制上,他组织开展煤矿沉降监测系统建设,布设监测点35个,实现了煤矿风险在线监测、提前感知。在末端治理上,他牵头开展PG14井井下安全阀先导实验研究,研发适用于PG14井井下安全阀配套工具1套,申请发明专利2项,为实现油气井本质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
(王璇 赵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