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石化公司优秀学员、优秀员工、青年岗位能手、质量先进个人、安全大比武一等奖……这是一位90后入职5年来的荣誉榜单。他就是徐加佳,年轻的共产党员,扬子石化贮运厂液体码头作业区工艺员,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唱响了一曲昂扬奋进的青春之歌。
跑外管,成为工艺管线的移动地图
工艺外管是化工企业液体物料互联互供的“大动脉”。扬子石化公司工艺外管管线多、管路长、运行年限久,为确保“大动脉”安全运行,从2017年开始,公司要求贮运厂对外管系统分步进行大整治,具体负责项目实施的是火炬气回收作业区,这一年,徐加佳入职贮运厂,分配到火炬气回收作业区。
学徒期间,他不仅跟着师傅进装置跑流程查隐患,而且对工艺外管产生了兴趣,经常利用休息时间跑管走线,摸清每一根管线的底细和来龙去脉。“勤奋踏实,肯学爱钻”是师傅对他的评价。由于工作出色,2019年他担任作业区设备员,成为外管整治项目的负责人。他一心扑在项目上,按照厂里制定的标准和计划,精心统筹组织各道工序,有序开展外管整治,通过制定目标、优化工序等措施,提高工作效率。项目比计划工期提前两个月完成,节省了一大笔脚手架占用费。徐加佳还和项目组提高标准,为外管整治注入“新元素”:建立管廊管道信息数据库,厘清管廊管道隐患风险点,增设管道应急识别二维码。大家称赞他是外管的“移动地图”。
上码头,成为工艺管理的行家里手
2020年5月,徐加佳又接到一个新任务,调任液体码头作业区工艺员。新岗位的第一件事,就是接手汽油调和工作。面对陌生的流程和复杂的数据,他不慌不乱,对照设计资料,深入现场摸透装置流程和系统数据,研究数据差异,完善数据模型。调和作业时,他全程监控把关,根据曲线波动针对性调整配方,实现了汽油调和计划完成率100%,产品合格率100%,并以较高的辛烷值控制水平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汽油调和初战告捷,徐加佳又转向另一个战场,负责码头趸船到期上坞检测检修工作。“趸船离泊上坞,最难的是工艺处理,要将趸船所有管线与岸上管线脱离开,既要处理干净,又不能让一滴物料下江。”他制定“一管一案”工艺处理方案,进行现场推演验证操作可靠性。为缩短工艺处理时间,降低对公司生产的影响,他每天盯在现场加班加点,保证了处理效率和质量。两年时间里,他负责的5条趸船全部顺利完成上坞检修取证,提升了趸船运行的本质安全。
战大修,成为主战阵地的最佳外援
今年大检修,贮运厂共有四个公司级关键项目,全部在火炬气回收作业区。厂里为充实大修主战场的管理力量,选派精兵强将驰援。徐加佳因为有三年火炬气回收作业区出色的工作表现,首当其冲。他负责火炬气系统的10个预留甩头项目。
甩头项目涉及老管线,管线内存在杂质及凝油,附着在管壁上形成胶状物,工艺处理难度大,安装作业风险大。徐加佳一上阵地,就对照方案仔细确认细节,小到一处导淋,大到一根管线一台过滤器,凡是项目涉及的管线和设备,何时处理、如何处理、怎么控制,都做到了然于胸。他全程参与系统停车及工艺处理,确认进气点、排气点,收集管线压力、柜位参数,根据盲板图加插每一块盲板。每天检修结束,他又精心准备第二天的施工作业,排好网络进度,对接施工单位、材料、机具,时间晚了就住在工地。
苦战30天,10个预留甩头项目全部按进度高质量完成,他当选厂里“大修之星”,成了主战场的“最佳外援”。
(李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