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勘探工作10余年来,郭军参从河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勘探研究所春光组组员到副组长、到组长,再到春光项目组项目长,岗位在变,不变的是他作为勘探工作者寻找优质储量的初心。郭军参带领项目组成员齐心协力,在成熟井区精耕细作,在新领域不断攻坚克难,他个人也荣获“河南油田技术能手”、“河南油田科技标兵”等多项荣誉称号,荣获局级以上科技进步奖8项,其中作为技术首席承担的集团公司项目荣获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精耕细作,助力稠油老区焕发新活力
春光探区已经经过了十多年的勘探,这块仅有1023平方千米的区块已经被“筛”了无数遍,常规稀油油藏规模越来越小,要想有新的突破,难度很大。
郭军参将目标投向了稠油区,然而面临着稠油储层非均质性强,优质储层发育规律不明确的难题,要解决这个难题,需要开展大量的基础工作。
他带领11名项目组成员对重点领域100多口探井及开发井和37个储量保有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发现探区东部10个稠油区块保有储量达到4000万吨。结合当前油价行情,确定了“有序动用稠油”的评价勘探思路。
有了方向后,郭军参和项目组科研人员对十个稠油井区开展了全面摸排工作,并根据原油性质、油层深度、分布区域等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排序,完成连井剖面地层对比图100多条,砂厚图、沉积相图、模式图等50余幅图,用“慢火炖汤”的耐心和精心,将春光稠油区的“地基”又牢牢地加固了一遍。最终优选了春52井区作为稠油储量动用“样本区”,通过一体化攻关部署钻探了春垩5201井、春垩5202,春52-1H等五口井,落实了探明储量324万吨。
春52井区获得成功后,郭军参并未止步不前,他很快将目标瞄准了春17等井区。目前,他带领项目组成员又相继部署了春沙1701、春垩112四口井,已完钻的春沙1701井试获工业油流,预计将进一步“解放”东部稠油区,实现规模储量的有效动用,让稠油区焕发出勃勃生机。
攻坚克难,创新突破打开勘探新局面
在做实“存量”的同时,郭军参也深知只有做好“增量”,开辟新的勘探领域,才能从根本上破解春光的资源困局。
锚定目标,勇于担当,敢于亮剑,郭军参将目标投向了“储层非均质性强、物性变化大”的西南部沟谷砂砾岩。
这个目标颇有难度。沟谷砂砾岩属于扇三角洲沉积,地震响应特征不明显、储层预测难度大。
“前期是一点思路都没有,后来我反复翻看剖面,并且对沟谷砂砾岩很多个剖面进行了对比,总算找出了蛛丝马迹,发现储层沉积位置不同的话,地震响应特征会有一些差异。”郭军参介绍。
有了这个发现后,郭军参根据沉积位置的不同,开展了地震地质联合攻关,对沟谷储层进行了分类,创新性地将其分为沟谷底部、沟谷上方(紧临石炭系尖灭)和沟谷上方(不到石炭系尖灭)三类,由此打开了沟谷砂砾岩的勘探局面。
在此基础之上,郭军参带领项目组成员针对三类沟谷储层开展了正演分析和高分辨率反演,最终结合振幅属性锁定了储层物性比较好的圈闭目标,部署了春垩30井,推动春光探区砂砾岩勘探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同心并力,打造和谐高效团队
人心齐,泰山移。郭军参深知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他根据项目组每个成员的个人特点,合理分配任务,激发每个人工作的积极性,并且冲锋在前带动大家的工作热情,让春光项目组的凝聚力越来越强。
郭军参所在的春光项目组在5月份已部署探井5口,超前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全年井位部署计划任务,为储量等其他任务的完成奠定了扎实基础。
井位论证材料,勘探例会材料,他带领的春光项目组出色地完成了一项又一项工作,收到诸多好评。
(李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