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12点,在华北石油工程SP306钻井队施工的沙特马尼法油田MNIF-249井场,钻井工菲撒像往常一样,提一杯刚冲泡好的信阳毛尖登上钻台。在中国生活过9年的菲撒早已养成了喝茶的习惯。
菲撒来自沙特东部省,家乡瑟奇是一个紧靠波斯湾海岸的城镇,其父亲常年在中国的义乌做五金贸易工作。2013年,在家人的影响下,菲撒来到浙江大学的预科班学习中文,两年后便跟随父亲一起从事贸易工作。随着生意越来越好,菲撒家里置换了新的越野车,在市里买了大平层的房子。
“我喜欢义乌,喜欢中国,这里交通便利,周围的人都很礼貌。”菲撒说。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外贸业务受到重创,菲撒不得不回国发展。
“疫情下,沙特好多城市都处于半封闭状态,很难找到工作,我当时很无助。”菲撒是家里的长子,有5个弟弟妹妹,再加上祖父母、外祖父母和孩子,14口人的家庭开销都压在了父亲和菲撒身上。
2021年初,中石化中标阿美石油市场的非常规油气井钻井项目,菲撒以语言优势成功入职华北石油工程钻井队工作,从场地工到钻工,菲撒仅仅用了2个月的时间,就完全掌握了液气大钳等井口设备及工具的操作。目前,华北石油工程公司沙特项目21支基层施工队伍在岗沙籍员工485人,平均沙化比例达到65%以上。
日常工作中,细心的菲撒常常给中方同事传授当地的社交技巧,以帮助中方人员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习俗。菲撒还主动兼职班组翻译官的岗位,方便中沙员工的交流和管理工作。
休假回来的中方同事,也时常给菲撒捎些茶叶、辣条、檀木梳子等他喜欢的“紧俏货”。
“菲撒,你还回中国做生意吗?”
“在这里工作和中国没有区别,能挣钱,离家近,休假也很多,我很愿意留在中石化上班,感谢中石化帮我渡过了难关。”
谈及未来,菲撒更希望离家近一点方便照顾家人。菲撒希望“一带一路”倡议在沙特蓬勃发展、枝繁叶茂,为自己和同事提供更多的成长和晋升机会。(任海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