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江汉油田职培中心的陈刚有4个月都在去往外省的路上来回奔波。
陈刚说,人人都有梦想,石油人的梦想是追寻油气的轨迹,作为安全培训老师,我的梦想则是追寻石油人的脚步,把安全知识送到大伙身边。
1996年,陈刚毕业于江汉油田运输技工学校,因成绩优异留校任教,担任汽车修理理论及实训老师,那一年他19岁。
父亲拉着他的手语重心长地说:“咱文凭虽然不高,可也是正儿八经的老师,要干咱就好好干,爸爸为你骄傲!”
陈刚记住了父亲的话,决心将自己的光和热奉献给汽修专业。实操水平需要理论做支撑,陈刚用4年时间自学了汽车工程专业全部课程。同时认真学习教学设备和专业工具的使用,抓住一切时间,动手实践,有时候拿着汽车转向等配件,一边捣鼓一边画图常常就是一下午。他说:“每辆车都有3至4万个零件,它们的构造在我的脑子里就像X光片一样清晰。”
他制作出自动变速器油路试验台、液压助力转向试验台等4套教学试验台用于实训教学,获学校教研教改二等奖,并把收获整理成资料,用于教案的设计与编写。
从1997年到2012年,15年间他带过9届技校生,约450名学生,他总结出实训“六步操作法”,讲解、演示、练习、指导、反馈、提升。他要求学生在实训中反复,在反复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除了教学,陈刚还负责学校教练车的检修、维保。那时候为了创收,学校部分车辆对外跑运输,2003年12月,一辆“东风”车拉货返回途中,水泵坏了。陈刚晚上十时接到电话,赶到潜江龙湾镇,同事帮忙打伞,在零下2摄氏度的气温下,在大雪纷飞中,弓着身子抢修了近2个小时,车修好了,松懈下来的陈刚几乎要站不住了。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只有亲自实践过才能得出属于自己的真知。”这是陈刚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通过刻苦钻研专业知识,不断提高专业技能,积极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他成为了学员心中汽修技能高超的专家,成为了同事眼里的“老师傅”,成为了父亲希望的样子。
根据大环境的要求,江汉油田改革需要,资源整合,党校、职大、汽校、高级技校合并,2015年,陈刚转岗到安全培训部,从事安全培训工作。
面对新的挑战,他有些迷茫,从“师傅”又变成“徒弟”,从高手变成“小白”,他有些不甘,想起自己的父亲,一名一辈子都没有叫过苦的老石油,干过厨师,干过保管……想起了他说的话,要干就好好干!
很快,他重新振作起来,努力学习安全专业知识,认真钻研安全课程。跟着书本学理论、跟着教材学方法、跟着老教师学讲课,学习笔记记了整整两大本,对着镜子一遍遍讲给自己听。
3个月后,经过试讲,他重新披挂上阵,讲了第一堂安全课——高处作业安全管理,学员反馈良好,那一刻,他当年教汽车修理的自信又回来了。
随着教学经验的丰富,陈刚意识到:“员工不能识别安全隐患就是最大的安全隐患!”教学中他的严厉劲又很快凸显了出来。由于常年带学员现场实操,陈刚一直是半分不让的“苛刻”,学员们都说“陈老师可是只讲安全不讲情面”。
为了不耽误外部市场油气主业正常生产,他提出“送教上门”“课题公关式”培训。从2016年起,陈刚到过清河油区、坪北经理部等外围会战单位,开展安全培训,从此他的脚步就没有停下来。
陈刚让安全课堂进一线、进班站、进到每一位员工身边,让安全培训走到生产最前端,活跃在企业单元最末梢,已成为安全培训常态。他和项目组老师还经常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为涪陵、清河等外围工区解决安全疑问。
近年来,陈刚随团队到各外围单位送教上门16次。随着《中国石化作业许可管理规定》不断修改完善,对特殊作业环节管理更科学,更合理,他及时推进油田各单位特殊作业人员培训取证\复审工作,先后到各外围单位开办培训班45个班次,培训学员4500余人次。
(王友娟 冉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