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就更多的单项冠军企业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
时间:2023-03-23 07:00
单项冠军企业是制造业优质企业的中坚力量,多处于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这类企业之所以成功,在于他们能够长期专注于某些特定细分的产品市场,通过卓有成效的创新驱动和精益管理,实现生产技术和工艺国际领先、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球前列的发展要求。在中国石化,要造就更多的单项冠军企业,需要做好哪些工作呢?
保持定力,克服浮躁心态。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入什么行,敲什么锣。一个企业,在市场客户和产品定位后,就应戒除好高骛远赚快钱的心态,始终不偏离主营业务。每个试验结果,每项工艺反馈,每处设计更改,都需要凝神定气、创新干法、持续改进。正所谓:一招鲜,吃遍天。唯有自己的产品呈现出专精特新的价值,才能拥有人无我有的市场议价优势,创造超额的企业利润。
专注深耕,成就极致产品。聚焦特定细分领域产品,需要数十年如一日的专注精神。在擅长的领域做精、做专、做强,把自身优势发挥到极致,除了持之以恒、精益求精,别无他途。见异思迁,浮光掠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知难而退,半途而废,都无法研发受到市场青睐的专精特新产品。只有放长线,才能钓大鱼。广告做得再好,如果产品“成色”不足,客户和消费者,同样也不会买账。近期,中国石化旗下的催化剂公司、润滑油公司、经纬公司获评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为因为专注深耕所以行业领先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强链补链,解决“卡脖子”问题。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市场环境,提高关键零部件、元器件和配套产品的自给率、增强自身发展的回旋空间,日益迫切。徐工集团数年如一日,自立自强,其220吨全地面起重机关键指标全球第一,国产化率由2017年的71%升至2023年的100%,在不少技术工艺领域打造出众多单项冠军,为中企如何强链补链、摆脱国外“卡脖子”提供了生动范例。在石化行业,很多产品关乎国计民生,减少在装备、零部件等产品对国外的依赖,提高核心装备、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率,正逢其时,大有可为。盯住产业链供应链的短板,细分产品市场,持续优化人财物等全要素的投送配置,造就更多的单项冠军企业,这方面工作做好了,增强企业自立自强的竞争实力才不会成为“空中楼阁”。(符华勇)
(责任编辑:蒋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