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从胜利炼油厂调度科副科长岗位来到齐鲁石化生产技术部当调度科科长时间不长,但杨春剑已经得心应手、应对自如。
扎实盘根:根扎得越深,生长得越快
“回想起来,在炼油厂干调度那几年,对我工作的能力提升至关重要。”杨春剑说。
杨春剑自2015年到胜利炼油厂生产调度科第一天起,就像竹子一样扎实“盘根”,一步一个脚印,十年磨一剑,具备了挑大梁的能力。
多年来,杨春剑养成了事不过夜、当天事当天毕的习惯,凭着一股特有的韧劲和钻劲,他把心思和精力放在组织生产、优化增效上,取得了有目共睹的业绩。
他发挥专业特长和业务优势,紧盯市场行情“风向标”,抓住优化创效机遇,适时调整产品结构,增产高标号汽油、化工轻油等高附加值产品。“他不怕麻烦,爱动脑子,尤其是在‘油转化’‘油转特’上出主意、想办法,在优化增效上点子多、能创新。”公司炼油工艺专家孙立军说。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杨春剑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在创新上发挥了“领头羊”作用,累计完成创新成果50余项,创效5000多万元,创新成果涵盖了节能降耗、流程完善、环保排放等多个领域,多次获得厂和公司嘉奖。
角色转换: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
去年10月,杨春剑调到公司生产技术部,挑起了更重的担子。
面对沉甸甸的责任,杨春剑找准工作切入点,很快进入角色,实现了从生产厂调度科长到“公司总调”的华丽转身。“ 没想到杨科长这么快就能胜任工作,实现了‘无缝衔接’,让人佩服。”生产调度科主任师袁维富说。
“公司总调”的担子可不轻,不但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良好的协调能力,既要当好“指挥员”,遇到生产异常时,还要冲到一线,当好“战斗员”。
考验来了。去年11月,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上级要求除关键岗位保留少数人员驻岗外,其他人员居家,作为调度科科长的杨春剑深感压力山大。
“人的耐力是有限的,没想到他能坚守岗位半个多月。”说起杨春剑驻岗的事,生产调度科调度员赫晓帆说,因疫情防控需要,调度科需留一半员工驻岗,工作、生活均在单位。关键时刻显担当,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杨春剑一马当先,率先报名驻岗,而且一驻就是17天。
杨春剑驻岗期间,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解决了生产上的诸多难题,建立了生产调度补充报表,随时掌控库存变化,使公司生产装置在极端困难条件下顺畅运行。
公司总调:用较差的食材烹制“效益大餐”
在杨春剑看来,生产调度的作用就像厨师,公司采购了许多“食材”和原料,打通了销售渠道,如何把这些“食材”和原料加工制作成质优、价高、量足的“美味佳肴”,将它变成公司的“效益大餐”,产出最好的产品,这就看自己的水平如何了,杨春剑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上次秋季大检修,是炼油厂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当时有20多套生产装置检修,物料平衡难度极大。特别是第三焦化装置、第四常减压装置检修期间,连续重整车间又临时追加了检修任务,对焦化原料、胜利原油平衡、重整料平衡影响很大。千斤重担摆在面前,杨春剑毫不犹豫开启了“白加黑”工作模式,他以厂为家,紧靠现场、盯在一线,工作干到凌晨是常有的事儿。他按照检修时间和生产计划,精准测算,优化方案,确保了检修装置顺利停、检、开。8岁的女儿长时间见不到他,只能翻看妈妈手机中爸爸的照片,有时抱怨:“想见爸爸一面,咋这么难啊。”提起这段经历,杨春剑满是愧疚。
“这次当上山东省劳模,既是鼓励又是鞭策,我要加快脚步 。”杨春剑信心满满。
(赵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