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伟从内蒙古来到塔河炼化的那天,风是向南吹的。他仰头看到随风飘动的国旗,内心澎湃,立志要有所作为。后来,他成为常减压焦化装置一名外操,从外操、内操、班长、技术员再到设备主管。13年来,他一步一个脚印,勤奋学习,务实肯干,用汗水讴歌青春岁月,用奉献诠释人生价值。
勤学善问的“用心人”
为了尽早掌握岗位技能,徐伟勤学善问,身边的老师傅、各种设备的厂家技术人员、三修单位工作人员等都被他追着讨教过。
面对焦化装置纵横交错的工艺管线,徐伟常追着流程爬上跑下,“刚来实习那会,爬塔都会害怕。”第一遍查流程,第二遍记控制点,第三遍看管径,第四遍对材质……日积月累,常减压和焦化流程在徐伟心里扎了根,铺展成一张“活流程图”。压缩机是装置的“心脏”,徐伟也不含糊,拿出不服输的劲头,反复标记、仔细琢磨。很快,他就能将透平压缩机组二百多个零部件名称、位置及如何组装正确地默写下来。
碰上装置大检修这样难得的机会,徐伟更是抓紧时机学习,常常爬上各种塔,进入到塔器内部学习,遇到不懂的,他就追在老师傅、检修人员后面“刨根究底”,一场检修下来,徐伟学到了不少真本事。
不久之后,徐伟进入内操学习,并在年底竞聘成为2号焦化班长,挑起了班组大梁。
服务班组的“暖心人”
在班组管理上,徐伟有自己的一套。他研究了人力资源管理中“掌握技能为目的实践性培训法”,通过“工作指导和工作轮换”,让内外操互帮互学,提升班员技能操作水平。对于培训,徐伟更是领着班员钉在装置现场,运用“讲授法和研讨法”,讲解流程及设备相关知识,并现学现考。根据班员的操作水平高低及技能特点,安排起工作各施所长,让有经验的班员带着新工、擅长流程改动和精于设备的班员搭配,互相学习促进。
每逢休息日,徐伟又积极张罗起来,组织班员打篮球,看电影,搞野炊……各色活动增进了班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大家心扉渐开,生活上成了亲密无间的一家人,工作中成为团结互助的好搭档。
技术改造的“内行人”
到设备专业后,徐伟把目光瞄向了装置的角角落落,地毯式检查一台台设备。
对设备有独到见解的他大胆创新,在机泵区末端油雾润滑分配器的丝堵上加装压力表,既可实时查看到油雾注入压力,及早发现异常波动,也方便了班组的巡检工作。为机泵“改造”,增加串级密封系统、更改密封冲洗介质等,保证机泵的平稳操作,降低了故障率。
2018年2号序列装置大检修时,徐伟担任开停工总指挥,并参与冷焦水罐恶臭治理项目、2号焦化提高液收及顶底盖机更换项目等多项技改工作,创造了“2号常减压焦化装置历年来开停工”最稳的一次。他的论文《常减压延迟焦化装置的污染及管控措施》以塔河劣质稠油性质为切入点,讨论优化操作及管控,观点创新独到,紧贴生产,被评选为优秀论文。工作以来,徐伟多次受到公司表彰,先后获得“设备先进个人”“生产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设备管理的“当家人”
作为设备主管,徐伟在确保各项设备检维修工作顺利推进的同时实现了检修成本最小化,把功夫下到了现场,把细节做到了极致。
在优化提质增效活动中,徐伟提出的“优化消缺胜于抢修”的理念以及巡检质量和状态监测全覆盖、设备潜在隐患及时诊断治理等建议,取得了良好效果,2号常减压焦化装置物料实际消耗比预算节约1.27万元,材料费用节约2.5万元,实现机泵预知性检修10台,节约配件费用和人力成本20余万元,消除12项关键设备隐患。
近年来,随着原油性质持续劣质化,机泵密封故障率明显增加,徐伟根据多年积累的经验,提出优化密封冲洗介质的建议,优化冲洗介质后,装置区内的电脱盐切水泵、常顶循泵、焦化顶循泵和减一线泵密封使用寿命超过25000小时,每年节约检修费用15万余元。
(邵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