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小的脸,微微的胡茬儿,皮肤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小眼睛却炯炯有神……他就是荣获中原油田“普光工匠”称号的青年班长罗洪。
有事儿喊“罗洪”
“快!快喊罗洪来中控室一联合!”赵姐盯着111和112系列的酸性气量突然下降,嘴里慌张地喊道。
罗洪飞速赶到中控室,“注意111-C104塔顶压力迅速下降至60千帕,快翻过去看111-PC11701A/B调节阀有无异常。”
“快翻过去112系列,看112-PC11701A/B调节阀的状态。”“112-PC11701A打开状态,112-PC11701B调节阀也无异常”。
“那肯定是112-PC11701B现场定位器关断了,通知一联合外操立即前往现场确认处理。”
“罗洪!现场定位器失灵,112-PC11701B调节阀异常关断。”对讲机话音刚落,只听身后“啪”的一声,罗洪已拍下111加氢单元的停车按钮。
回过头来,他弯坐在电脑前,眯着眼,右手握鼠标,左手五指点键盘,迅速地调整两列的酸性气负荷,降低燃烧空气配风,控制尾炉温度飞温,一顿操作猛如虎,两列硫黄回收单元正常运行,DSC界面一片“清新绿”。
两次参战
“贾哥,你检查下各低点排凝管还有明显的水排出没,131准备引入蒸汽。”“排凝管什么?哪儿要排水?你大声重复一遍。”“准备引蒸汽进系统,检查各低点排凝情况。”检修现场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地下着,装置平台下的罗班长与平台上的同事用对讲机吼着。
引蒸汽是一门技术难活儿,涉及低压过热蒸汽、中压饱和蒸汽、中压过热蒸汽依次引入,蒸汽缓慢充满供热管线,同时将形成的冷凝水通过管线沿途的输水管排出。如果不把这些水排出管道,当正式供热开始后,每秒30米高速前进的高温蒸汽会把这些积水顺着管道向前推进,在遇到弯头、阀门的时候就会造成水击,水击如果严重会损坏管道,则造成高温蒸汽泄漏。000
“现在可以引蒸汽了吗?”“现在是热气还夹着水,还要再等一下。”雨越下越大,雨点打在装置管线上。为确保安全,罗班长与他的同事只能等,等到排凝管完全没有水排出为止。
“罗洪,基本没水了,可以引蒸汽进主管线。”只见白色雾气呼呼冒出。随即,罗班长微开主阀,蒸汽缓慢通入主管路,源头也逐渐开始升压。这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蒸汽慢慢通1小时只能跑800米的管路,只有待控制系统显示的蒸汽温度、流量稳定后,罗班长和同事们才能结束这一天的任务。
回到中控室,湿透了的衣裤紧贴在罗洪身上,发梢还滴答地下着水珠。“全身都湿透了,这让我想起2016年首次参战检修的时候。”罗洪笑道。
两次参战,湿透的红工衣让他记忆犹新。然而,多年的实操经验和检修经历为他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和一身“技术本领”,就凭他那满当当的荣誉奖项,就不难看出他对待工作的责任心与敬业心。
红工衣
当年那个23岁的四川小伙儿第一次穿上红工衣时,旁边老班长的一句话:“小伙子,这身红工衣穿上了可就脱不掉了哦。”而如今,看到新分大学生第一次穿上红工衣时,罗班长也在一旁打趣道:“小伙子,这身红工衣穿上了可就脱不掉了哦。”0
脱不掉的是一种责任、一种荣誉,一种普光人对工作岗位的感情寄托。他说,这身红工衣像是游戏里的道具服装一样自带加成,诸如一些“坚强+10,力量+20”的小字标注在身旁,诠释着“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精神,也是对曾经的奋斗与坚守的最好纪念。
如今的罗班长虽不再是那个青涩的少年,却依然穿着那一身“红工衣”,奋斗在需要他的岗位上。“白+黑”的加班模式早已成为“家常饭”,但他也习以为常,因为他坚信“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穿上这一身“红工衣”,就要承担起“我为祖国献天然气”的初心使命。
(肖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