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工这周工作量水平井油气水大表100口,合格率100%。”华北测控公司EPBP项目组同事们无不竖起大拇指。陈玉亮,这位在同事们眼中的老党员、老师傅,下月即将退休,仍然兢兢业业地工作在岗位上。从走南闯北的基层队到单位需要的各个岗位,老陈的这份坚守已有40年,他曾先后获得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等20多项荣誉。
钻劲十足的技术员
1983年,从郑州地校地质找矿专业毕业的陈玉亮怀揣梦想来到了五普钻井队,成了4012井队的一名新兵。从此,从内蒙古到新疆,从冀东到四川,他的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
当时的基层队不仅生活条件差,需要忍受酷暑寒冬、水涝以及蚊虫叮咬,但这对陈玉亮来说都不算什么,让他更在意的是肩上的责任,怎么更好地分析地层并助力发现油气显示。
1987年陈玉亮在新疆工区的沙参5井,任9001队仪器大班,沙参5井用的是进口钻机,当时录井队使用的录井仪器也是进口的TDC综合录井仪,大家对这种仪器使用还不熟悉,当年的地矿部一共也就2台这样的录井仪,这让陈玉亮既兴奋又紧张,勤劳好学的他,白天学操作,晚上就钻研仪器的使用,购买了英语词典,研究仪器的英文使用说明,经常一琢磨就是大半夜。很快,他熟练摸透了仪器的使用技术,加上过硬的专业素养,沙参5井在精准地层分析的助力下,获得了高产突破。
就这样靠着肯干肯钻的精气神,用燃不尽的干劲和浇不退的热情,多年来陈玉亮所在的队伍干出了一口口优质工程,多次获得甲方的表扬。
全能先锋多面手
在工作的40余年中,陈玉亮从基层录井队长到项目部技术负责,从现场监督干到报告审核专家,每次面临岗位调整,他没有怨言,“身为共产党员,就是要带头干,组织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好好耕耘。”老陈的话质朴而有力。
1989年陈玉亮主动响应单位号召,第一批带队去冀东油田闯外部市场,在冀东气测项目部任技术负责时,在用气测资料解释油气层解释方法上,利用地层含气量独创分析方法,获得了冀东油田的科技创新奖,其所上交的资料均被认定为免检资料。
1994年他又成为冀东市场的第一批甲方外聘监督。对资料整理、现场施工程序和标准进行了逐一规范,给原来不规范的监督岗位建立了行业标准,获得了甲方的一致好评,这些标准沿用至今。
2010年,陈玉亮在研究所与同事们一起,制造出全国首台适应石油地质录井系统的“X射线荧光分析仪器”,推广X射线元素录井技术在川东北地区、冀东地区的实践应用,X射线元素录井通过对地层元素的直接分析,更加直观地为判断地层油气层提供了可靠依据,为公司创收增效作出了贡献。
同事身边的好师傅
自从2014年陈玉亮在资料解释中心从事报告审查工作,面对报告任务繁重,普遍积压较多,在报告初稿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他全力多审报告,在数量和质量上年年超额完成工作量,并亲传自己摸索出的各种简单高效的工作方法,带出了一批批徒弟。
在EPBP项目组工作的时间里,虽然已经临近退休,但陈玉亮的干劲丝毫不减,始终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即使我年纪大了,但是工作还是要保质保量超额完成,就算是休息日加班加点我也觉得踏实。”
因为专业能力扎实,工作经验丰富,陈玉亮更是成为EPBP项目组里大家的好老师,同事们遇到难以解决的地质地层、专业录井方面的问题都喜欢去请教陈师傅,他总是能用最清晰的思路、最简洁的表述解决复杂的专业问题,这当然离不开多年的积累与沉淀。
面临退休,陈玉亮有很多的依依不舍,“这里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现在要交给年轻人继续奋斗了,希望公司的未来越来越好,我永远心系着战友同志们。”
(马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