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东,胜利油田技术检测中心能源监测评价技术首席专家。2008年12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精密仪器及机械专业,获博士学位。他先后以技术首席身份承担中石化及省部级课题10项,获得油田以上级科技奖励11项,获专利授权15件,主持标准修编15项,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集团公司总部专项节能测试项目12项。两次荣获胜利油田科技创新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
5月20日,孙东带领他的创新团队出现在胜采管理四区的碳中和井场示范工程施工现场,对他新设计的柔性光伏支架的施工进行现场指导。
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孙博士,经常戏称自己是“海归”(上海归来)。作为一个生在油田、长在油田的“油三代”,他身上传承着祖辈、父辈们艰苦创业、为国找油的红色基因,博士毕业后,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回到胜利油田这方热土。在他心里有一个梦,那就是如何更好地实现油气生产碳净零排放,建设更加美丽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家园。
在别人眼里,传统的博士后形象,应该是在实验室搞搞试验写写论文,抑或有条不紊地于三尺讲台侃侃而谈交流辩论,而他却是个“另类”,常年一身工服奔走于实验现场、施工现场、测试现场等油气生产一线,找问题、想办法、提对策、下措施,解决一个个技术难题,将论文写在油区大地上。如今,他已成长为一名有作为敢担当的油田科技拔尖领军人才和科研创新团队负责人。
深耕多年,他在油田节能设备评价与选型、耗能系统工艺参数优化、电能质量治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2014年,他主持完成的抽油机电机动态性能评价与优选技术成果,在3000口油井得到应用,为油田抽油机电机的优选提供了科学的解决方案。
孙博士致力于油气田低碳事业,在他看来“双碳”是一个交叉学科、一个高技术密集的产业链,必须要有创新的理念和技术作为支撑。他作为技术首席完成油田能源互联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解决了油田井场微电网实施技术难题;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的油田能源优化管控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在国内首次实现了油田能源系统的优化管控,已累计实现创效上亿元。他深度参与了《二氧化碳驱油封存项目碳减排量核算技术规范》和《石油库碳中和核算技术规范》两项山东省地方标准的编制工作,成为首个碳中和的地方标准。目前,他正致力于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技术、CCUS项目减排量核算等重点课题的研究工作,继续为油田“双碳”事业砥砺前行。
“科研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人的工作”,这是孙博士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低碳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他负责组建了首个“油田绿色发展技术科研创新团队”,持续攻关适合油气生产全流程的高效用能设备、工艺流程优化、能源综合利用和碳减排等系列技术,在他的辛勤努力下,胜利油田节能环保实验室已成为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为油田“碳中和”目标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也为中石化申报国家碳计量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他先后赴中石化党校及兄弟油田进行节能技术授课20余次,以师带徒形式培养技术骨干11人,作为导师与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17名。
他扎根科研一线14年,以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过硬的技术素质,带领科研团队勇毅前行,获得了一项又一项技术成果。面对新课题、新任务,他深感责任在肩,使命光荣。他总是说,搞好“双碳”就需要不断创新,唯有不忘初心,方能格物存真,才能实现心中“双碳”梦想。
(朱益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