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八几的大高个儿,黝黑的皮肤,一口浓厚的东北口音,这是梁涛给人的第一印象。在同事眼中,梁涛憨厚老实,不善言谈,但在工作中他总是主动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是关键时刻站得出来的共产党员。
2021年油田专业化改革,梁涛从原单位调至江汉油田技术监督中心,负责起石油工程监督生产运行工作。当时,工程监督人员和业务都是从江汉油田各单位整合而来,要建立起完整的石油工程监督业务链条,必须尽快完善石油工程监督制度,统一监督工作标尺。
虽然是新单位的一名“新员工”,但梁涛迅速融入角色,主动参与石油工程监督体系建设,他白天主动向油田相关部门的同志请教学习,晚上在办公室加班到深夜,结合油田现场监督工作实际,他悉心对工程监督岗位职责进行梳理,组织编写了《远程监督工作指南》《技术监督中心QHSE管理体系手册》等体系制度文件,理顺了远程监督工作流程,促进了监督管理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为石油工程监督队伍走向专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伴随着石油工程监督业务的不断推进,梁涛也在磨砺中成长为石油工程监督领域的“顶梁柱”。2022年梁涛被任命为生产安全部副主任,担起了石油工程监督信息化提升的重任,当时远程监督工作已逐步走上正轨,但梁涛不敢有丝毫松懈。在领导的带领下,梁涛远赴西南、胜利油田监督中心学习调研,通过现场观摩,实地操作,他深刻认识到油田监督信息化存在的差距,他暗自下决心,一定要赶超一流监督中心的水平,为石油工程监督插上信息化的翅膀。
在他和团队的主导下,通过对传统驻井监督模式和信息化监督手段进行优化调整,提出采用“驻井+巡井+远程”的“三级监督”管理模式,形成了“远程+”立体式监督模式,实现了监督管理从单兵作战向团队协助、从“管正常”向“管异常”工作模式的转变。两年来,他带领监督团队采用“三级监督”模式监督钻井270井次,检查整改各类问题7000余项,现场各类违章行为大幅度减少,安全环保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在远程监督平台应用过程中,他发现管控平台存在异常准确率低、阈值设置不合理、资料数据录入不规范等问题,于是在征得领导的帮助下,他多次与油田管理部门、信息中心反馈交流,组建攻关小组,先后完善平台综合统计与分析、三维轨迹定向监控、工程报警图、监督日报等模块10余个,助力实现了异常情况自动报警、智能抓违章的功能;为提升远程监督应用效果,他精心制定培训计划,邀请石油工程监督、信息化行业专家,为远程监督操作人员、承包商开展平台使用技术培训20余场,建立“异常曲线案例库”,组织远程监督人员集中分析、交流研讨,通过曲线分析现场施工动态,实现了异常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预警,将“事后处理”转变为“事前预防”。
在远程监督平台建设的两年多时间里,梁涛像一只不知疲倦的陀螺,常常忙到深夜,节假日不休。在他看来,“油田现场施工24小时连轴转,石油工程监督就要做好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保障工作。”在今年油田“一号工程”运行期间,他主动申请在远程监督室24小时值班,白天通过屏幕查看施工实况,分析施工参数,处理异常情况。晚上躺在远程监督室旁边的休息室和衣而睡,听到夜班报异常情况,他就立刻守在监督大屏前,第一时间做好过程指导,通过两个多月的坚守,他指导处理异常情况20余次,化解安全环保隐患30余起,保障了“一号工程”高效推进。
工作十多年来,梁涛先后获得油田先进生产工作者、青年岗位能手等10多项荣誉称号。在耀眼的荣誉面前,他总是平静地说:“荣誉只能代表过去,建设一流石油工程监督中心,当好油田质量、安全、环保卫士,前面的路还很长。”
(石建芬 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