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组的方案是不是达到最优,数据是不是精准无误,技术难题是不是一一解决……城市的夜幕渐渐降临,江汉油田研究院采集处理所所长郭利荣的办公室依旧灯火通明。如今的他,已不再是当年初出茅庐的小伙子,经过了13年的风雨历练,他已经成长为独当一面的“老练”所长。变化的是岁月和年轮,不变的是为油气事业奋斗的初心与科研“共舞”的身影。
撑起江汉π平台的一片天
2010年参加工作以来,郭利荣一直从事π平台的研发。π平台由中国石化组织研发,是国际地球物理业界第一个基于Hadoop大数据技术体系构建的大型地震勘探软件平台。那时的π平台在江汉油田尚处于空白领域,是无人坐过的“冷板凳”。
在项目研发期间,他主动扛起重担,合理安排工作,有效组织项目组成员团结协作、共同发力,并积极与其他油田参研单位及上级管理部门沟通交流。无数次加班,频繁出差,不厌其烦地深入探索,功夫不负有心人,郭利荣如今已是π平台批处理模块开发方面的专家,他的项目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他带领团队建立的“基于Hadoop的批处理模块数据流控制技术”“π平台批处理模块缺陷修复规范”“自切片并行框架”等技术在中石化π项目组内推广后,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同时也提升了江汉油田在软件研发方面的知名度。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沉淀,郭利荣获得油田“杰出青年岗位能手”称号、2021年中国石化油气勘探重大发现优秀工程奖等荣誉。
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
在π-Frame平台开发过程中,除了每天“三点一线”单调而纯粹的生活,郭利荣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开展新方法新技术研究,这是十分“烧脑”的过程,但是对于他来说成就感也是巨大的。郭利荣将“头脑风暴”后研究出来的处理算法,用软件开发的方式,形成独立的处理模块,为生产提供服务。出差会战也成了他的家常便饭,有时候一连好几个月都见不到家人的面,“痛并快乐着”是他经常安慰自己的一句话。
“当我得知研究院参与研发的π-Frame地震一体化软件平台作为基础软件入选《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产品手册(2022年版)》的那一刻,我真的由衷地感到开心。”一聊起兴趣点,郭利荣的眼睛里立刻多了几分神采。
“他属于典型的狂热技术IT男。”提起郭利荣,副所长胡威这样说道。有一年八面河的地震资料处理项目需要转换数据排列方式,数据量非常大,人工操作是件非常不可能的事情。胡威就去求助郭利荣,郭利荣听完胡威的一系列对数据翻江倒海的“迷宫式”排列之后,三下五除二地编好了一个小程序,在小程序的运行之下,巨大的数据竟十分听话般地照着胡威脑海里的排列迅速排好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让胡威惊叹于眼前这个“程序猿”的巨大能量。
管理员工有“妙招”
“这个区块的深度偏速度肯定是大了,调小试试能不能解决问题。”“王姐,项目做得怎么样了,还存在哪些方面的困难?”自从担任采集处理所所长以来,随处可见郭利荣和员工们极富亲和力的沟通交流。
陈鹏是所里的微地震监测人员,最忙的时候要守在现场两班倒,平时睡觉就是用两张椅子搭一张床凑合用。郭利荣得知情况后立马给陈鹏下单了一个折叠床。“当天就有了又舒服又宽敞的床睡觉,别提多暖心了。”陈鹏感激地说道。
郭所长根据科研生产任务灵活机动组织科研攻关队、青年突击队完成“急难重”科研生产任务,保质保量并加快完成中石化π平台、地震资料采集处理、微地震监测等重点工作,为顺利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提供了有效保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郭利荣人生的座右铭,也表明了他一直以来所追求信服的志业。物有界,探无疆,郭利荣希望自己能够在物探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走到灯火通明,走到繁花似锦。
(杨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