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对于在外的游子来说,就像是一瓶陈年的老酒,随着时间的推移,味道越来越醇香。离开家乡十余年,思念家乡的风景,思念家乡的亲人,更思念那早已融入血液里的家的味道。
北方人爱吃面食,尤其爱吃饼。家乡的饼,种类繁多。有包裹着肉和蔬菜的馅饼、有香甜酥脆的糖酥饼、有卷着炒菜的卷饼、有刷着酱料的酱香饼……在我的记忆里,我最爱的还是妈妈烙的葱油饼。那香而不腻、外酥里嫩的口感,混上葱花的香气,至今都印刻在我的记忆里,汇集成了我对家乡的美好回忆。
“妈,我想吃葱油饼。”小时候,每次我对母亲提出要求,她都是乐呵呵地为我忙活着做饼。而幼小的我,都会自告奋勇来帮忙,目的就为了能得到一块母亲给的面团,然后拿到院子里跟小伙伴们比赛捏木偶,看谁可以捏得形象逼真,惟妙惟肖,谁就是第一名。所以葱油饼在我的童年里,除了美味,更重要的是多了几分玩耍的快乐。
只见母亲在面粉中打入了一个鸡蛋,再放一点盐和干酵母,并加入少量温水一起顺时针搅拌,直到揉成一个光滑的白胖面团,然后盖上盖子,放到温暖的室内发酵一小时左右。
要说葱油饼好不好吃,葱花馅料可是重点。烙饼前,母亲总会先在家里做个民意调查,问我们想吃什么味道的饼?原味、五香、孜然、葱糖、香酥……面对我们七嘴八舌的意见,母亲从来都不会不耐烦,她会想方设法地满足我们每一个人的要求。所以,在我们家用同一盆面团,做出不同味道的饼,已然成为常态。那外酥里嫩、不同口味的葱油饼,绝对是我们家无与伦比的美味盛宴,更是妈妈对家人们的爱。
只见母亲取来一把小葱,洗净切碎。然后她麻利地往锅中倒入花生油,将葱末迅速地下入锅中,放入十三香、盐、花椒面、糖……将它们混在一起煸炒出香味就迅速出锅。没错,葱油饼的葱馅,就是这样炒出来的。
当所有的工作准备就绪了,就到了至关重要的包饼的过程。小时候,出于好奇,我们几个小孩子也会尝试着去包饼。只见我们笨拙地拿起面饼,又搓又擀。只见母亲先将面团搓成长条形状,再平均分成若干等份,将每份都擀成一张薄饼,最后在各个薄饼的中间都放上葱末,卷上、包好、擀匀一张美味的葱油饼就基本成型了。“一定要卷的层数多一些,在擀平整,越多层才能越酥脆。”母亲边做边对我们说着重点。
烙饼,一定要注意火候。如果火大,会焦煳;如果火小,会夹生。“饼一定要冷油下锅,待油热了之后马上再转为小火,慢慢加热。你离家远,我不在你身边,你要学会照顾自己做来吃。”工作之后,每次休假回家,只要逢上母亲为我烙葱油饼,总能听到她的唠叨。她的爱就像太阳,无论春秋冬夏,无论我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她的照耀和温暖。
“快趁热吃,怎么样?香不香?”母亲慈爱的问候,把我从思绪中带回到了现实。“妈,你做的这个葱油饼真是绝了,太好吃了!”听了我的夸奖,妈妈那布着皱纹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小小的葱油饼,卷着的是家的味道,包着的是母亲对我深深的牵挂。如今,离开了家乡到广东工作。每次回家临走时,母亲总提前烙好葱油饼,给我带回一些。这味道就是母亲对孩子的爱,久久不能忘怀。(茂名石化 王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