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首页 热点关注 专题推荐 高层动态 电子报
要闻 行业国内 石化人生 油田企业 科研工程 党建政工 石化海外
首页 石化文苑

童年的回忆

2022-05-11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

自从父母从老家搬到县城居住后,我就很少回老家了,近期难得休假,回了趟离县城近50公里的老家。好多年没回去了,现在的老家冷冷清清,青壮年都到外面打工去了,有的还举家外出,现在光靠几分地想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确实很难。

我的老家在川中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那里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似乎永远有做不完的农活,以前大规模的打工潮还未形成,一条沟里住着二十多户七八十号人,鸡鸣狗吠,农村还是相当热闹。

那时父亲在乡镇教书,我们几兄弟都在读书,家里几个人的地只有母亲一个人耕种,只有周末时,我们才有时间帮着母亲做下农活。那时除了犁地,点麦子、种玉米、插秧子、挖红苕等所有农活我们都做过。

因为家里兄弟多,条件自然就差,在我的印象中小时候没穿过一件新衣服,都是哥哥们穿剩下的蓝色或灰色的衣服,轮到我和弟弟穿时衣服早已洗得发白,唯一高兴的就是过年前母亲会给我们做一双布鞋,走人户的时候穿上新鞋,别提有多神气了。

过年的时候是我们最轻松的时候,不用做作业,不用做农活,大年初一我们到当地著名的风景区朝阳洞或乡上去赶集,荷包里装点炒花生之类的,春节真好,大人小孩的脸上都无一例外地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那时的农村电力供应紧张,几乎每天晚上用电高峰期都会停电。每到晚上,我们兄弟几个就会坐在一张方桌周围,桌子的对角摆两盏煤油灯,我们就在昏暗的灯光下做作业,煤油灯是我们用旧的墨水瓶做的,先把瓶盖转个洞,再把旧的牙膏皮剖开,刮平,用筷子的圆头把它裹成圆筒状,再在里面穿上棉线,一盏新的煤油灯就这样做成了。

夏天的日子,山前屋后一派郁郁葱葱,屋后的刺树上常常可以捉到一种会飞的金黄色甲虫,我们当地叫“黄金虫”,用线系了它的后腿,使劲一甩,它便绕着你的手指一圈又一圈地飞起来。捉蜻蜓就更好玩了,最好的办法是用竹扒(一种用竹子编成的农具)网上一层厚厚的蜘蛛丝,从后面悄悄靠近,一把罩上去,蜻蜓的翅膀极薄,一粘住蛛丝便逃不掉了,夜晚放在蚊帐里,可以整晚睡个安稳觉。

最令我有成就感的是到田里捉鱼,捉鱼时双手张开,从两边往中间缓缓合拢,碰到鱼便能一把抓住,将捉来的鱼用一草茎通过鱼的腮串起,再系上一根树枝插在岸边,鱼儿便像上了绳的牛,怎么也逃不掉了。黄昏时分,炊烟四下飘散,弥漫着令人垂涎欲滴的鱼香味。只可惜后来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田里除了泥鳅之外,其他的鱼都已绝迹,再也看不到捉鱼人的影子。

那时电视还是新鲜事物,遇上周围生产队有放电影的时候,我们都会奔走相告,放电影一般都在公路上或在生产队的晒坝里,天黑的时候,走上几里地,打上电筒或火把,远远看见电影屏幕,扛上一根板凳,就可以度过一个美好的夜晚,给我们贫瘠的文化生活增添一点乐趣。遇到寒暑假和周末的时候,我还有项重要任务是割草喂牛,约上几个小伙伴,割满了一背篼草,再在上面栽个“尾巴”,在外面耍到天黑父母召唤才回家。

时光如梭,童年虽然生活清贫,但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后来家里的生活也一点点好起来,再后来参加工作顺理成章在外面安家,只是时时想起那段再也回不去的童年。(西南油气  江志强)


广电节目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59号
京ICP备 10210212号-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18号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