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位于豫西北地区。从我记事起到现在,大年初一早上家家户户都要做烩凉粉,然后美美地吃上两碗。这样,新的一年就开始了。
在我们家乡,大年三十晚上吃完晚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擦凉粉”。忙碌了一天的母亲收拾完厨房后,在锅里添上半锅水,等水慢慢烧开。这时,母亲则把贮存了好长时间的红薯淀粉拿出来,倒进和面的盆子里。一会儿工夫,锅里的水冒出热气,母亲一边把盆里面的淀粉倒进锅里,一边不停地搅动。几分钟后,倒进锅里的淀粉越来越稠,颜色越来越深,并冒出白色的气泡。这时,母亲则把锅里面的稠面糊倒进盆里自然降温。第二天,盆里面的面糊就凝固起来,这样,就完成了“擦凉粉”的工序。
大年初一一大早,小小的村庄传来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家家户户门前洒满一片红彤彤的炮屑。我把邻居家门口未燃响的鞭炮捡回来,用香点燃,一阵阵噼噼啪啪的声音响彻村庄的上空。母亲把凉粉从盆中倒在案板上,用刀切成拇指大小的方块。接着,她把白菜、萝卜、海带、黑豆芽、猪血、五花肉、猪大肠倒进锅中炒熟,再加入开水,把切好的凉粉倒入锅中,再用小火慢炖,直到把凉粉炖热炖透,把蔬菜和肉的味道浸入凉粉。
这时,从厨房里飘出来一缕缕我渴望已久的香味......
烩好的凉粉软糯可口,当我还来不及咀嚼时,它已经悄悄地溜进我的喉中。它软软的,略带一点弹性。在白菜、萝卜、海带、黑豆芽和五花肉、猪大肠共同作用下,烩好的凉粉满嘴飘香,让我百吃不厌。母亲说:“你们多吃点,平常咱家穷,只有过年才能让你们好好地解一次馋。”
母亲的话音落地,弟弟和妹妹已经走到锅前,准备再盛一碗。我和爸爸、弟弟、妹妹津津有味地吃着,而母亲却躺在了床上。她十分疲惫地说:“昨天晚上我为了给你们赶做新棉衣、新棉裤,熬了一夜......我等一会儿再吃。”
我的眼眶一下子红了......
在幼时的记忆中,母亲都是辛辛苦苦地先做好饭,而她自己却总是吃在最后。
参加工作后,我由于工作在外地,离家遥远,平常回老家次数非常有限。特别是成家后,每年很少回老家过春节,家乡的烩凉粉我再也没有吃过,能在大年初一的早上美美地吃上一次地地道道的烩凉粉,成为我的奢望。食物对人的记忆总是那么美好而深刻。家乡烩凉粉的味道已经深入我的味蕾,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因为它承载的不仅是我对食物的流连,更多的是对家人以及亲情的温馨回忆。(河南油田 陈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