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一辈子喜欢看书。晚上休息前,他总爱拿起床头边上一些与工作和生活有关的书籍,看上许久,才安然入睡。他经常叮嘱我们:“要好好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父亲出生在20世纪30年代一个贫苦农民之家。他三岁的时候,爷爷就离开人世,还留下一大笔债款。在很长一段时间,父亲和奶奶相依为命,过着贫困的日子。奶奶为此要求父亲早点中断学业,到社会上打工赚钱补贴家用,但年少的父亲坚持要求完成学业,奶奶只好又借钱供他继续读书。勤奋好学,让父亲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16岁那年,因父亲在村里文化水平最高,他被推举当上乡领导。20世纪60年代,父亲被公派到厦门大学深造,之后,他的职业生涯走得更远更高。
父亲很早就认识到:知识能改变命运。在我们很小的时候,他严格要求我们认真读好书,掌握好本领,早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姐姐严格遵照父亲的教诲,认真读好书,在改革开放初期就考上了空军中专,也在16岁参加了工作。而我比较顽皮,学习有时没有上心,被父亲严厉批评。记得有一次初中放暑假,我和小伙伴偷偷跑到河里游泳,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和父亲要求的练字任务。父亲知道后,手拿一支细长的竹子,一边拍打我的小手掌,一边严格教训:“以后不准私自到河里游泳!老师的作业一定要按时完成!还有,钢笔字如脸皮,不好好练习,像鸡爪字一样,以后怎么出社会工作!”
虽然职务提高、工作更加繁忙,但父亲仍然保持学习的好习惯,他的公文包里总要放一两本与工作有关的书籍,而床头边经常堆满书籍,夜间回来还要认真研读。
父亲爱好读书的习惯深深地影响着我们。姐姐虽然年纪很小就参加工作,但不忘给自己的知识库补充“新能量”,空余时间积极参加大学自学考试,取得三个专科文凭,从一名护士转行为药剂师,从事更加专业的工作。而我也受到父亲影响,变成一名“书虫”,工作之余啃读各种有用的书籍,从中汲取知识营养。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办公室抽屉的各种奖状逐渐厚实起来。知识让我充实,也让我获得一次境外工作的机会。还有一次,我在一所大学举办的英语演讲比赛中获奖,被当地媒体采访报道。父亲看到新闻后,十分欣慰,鼓励我继续努力学习,掌握更多本领,“技不压身”才能在激烈竞争中牢立不败之地。
父亲的好学,让我们更加深刻理解“书中自有黄金屋,知识用时不悔少”的真谛。现在,父亲虽然已离开我们五年多,但他的叮嘱仍然时常在我耳边回响。 (中石化森美 吴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