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首页 热点关注 专题推荐 高层动态 电子报
要闻 行业国内 石化人生 油田企业 科研工程 党建政工 石化海外
首页 网民来评

抓安全切忌“鸵鸟心态”

2023-05-16 来源:中国石化新闻网

规章是铁,谁碰谁出血;规章是钢,谁撞谁受伤,强调的是规章的刚性约束。与之唱“反调”的,是在监督纠正违章行为中存在的逃避现实、推卸责任、自欺欺人的“鸵鸟心态”。探其病源,对症根治,甚为必要。

病源一,好人思想作祟。企业同仁朝夕相处,熟人熟脸,遇有安全违章行为,怕伤和气情谊,怕被讥讽装腔作势,抹不开面子,说不得重话。于是,或轻描淡写,放松查改违章行为的尺度;或像鸵鸟一样把头埋进沙坑,佯装不睬,得过且过,客观上纵容了违章行为。

病源二,不良习气养成。海恩法则昭示,1次重大事故背后,有29次轻微事故、300次未遂事故先兆和1000个事故隐患。行为决定后果。违章行为频发,多与不安全的陋习有关,纠正起来,相对较难,为图省心省事,就如鸵鸟一般,自我蒙蔽视线,放任违章行为“通行”。

病源三,从众作为所致。对于规章,首个违反者若没有得到教育、纠正和惩戒,其所产生的暗示性和诱导性,自然强烈。如果走鸵鸟路线,遇到风险先兆也不坚持原则、纠正处罚,恶例一开,群而效之,其产生的“破窗效应”,则更为棘手难办。

根治病患,一要严肃认真,不留情面。八小时外讲同事情谊,八小时内讲遵守规章,正所谓路归路、桥归桥,并不矛盾。敬畏规章,为他人安全着想,终会得到同事理解支持。二要从扣好安全行为的第一粒“纽扣”做起,良好的安全习惯培养起来后,就能远离事故伤害。三要对第一个去撞安全红线的,特别是明知故犯的“破窗”者,必须严肃处理,以儆效尤,才会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企业安全氛围和团队安全行为。(符华勇)


(责任编辑:蒋文娟 )
广电节目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59号
京ICP备 10210212号-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18号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