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气温连续走高,各企业纷纷开展形式多样的“送清凉”活动,一批又一批消夏、防暑食品、药品等慰问品被送到奋战在工作一线的职工手中,作为常态化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走心的一项重要举措。但同时也不可否认,活动中还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和不足。
“送清凉”杜绝送形式。一些单位为了扩大宣传效果,突出仪式、讲究场面,轰轰烈烈布置展板、到处悬挂标语,提前把慰问品堆放整齐,接受慰问的职工站在烈日暴晒下等待领导的到来……可以说这样的送清凉就是典型的形式主义。必须要聚焦主题,谨防异化变味,尽量简化流程,实事实做,真正通过“送清凉”把组织的关爱和温暖切实送到职工心坎上。
“送清凉”要凉到位。管理者要视职工为亲人,把关爱落到实处,将高温劳动保护纳入制度轨道,使“送清凉”活动制度化、规范化,并严格落实;要建立防暑降温基金,将使用情况及时向职工公布,做到专款专用;要编制防暑降温应急预案,保障高温作业下的职工健康;要建立防暑问责制度,督促各级管理者做好此项工作,切实维护一线劳动者权益,为他们撑起一把更大更牢的“遮阳伞”,真正把防暑降温等关怀政策和防护措施落到实处,这样的“送清凉”才更有舒爽的凉意。
“送清凉”更要暖透心。多一份清凉多一份关爱,多一分温暖多一份信心。“送清凉”活动不仅要送上清凉饮料、防暑药品等物资就算完成任务,同时还要接地气,树立职工的事无小事的信念,面对面心贴心,多方面、全方位去沟通了解职工存在的实际困难和真实需要,积极改善职工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解决“急难愁盼”问题,踏踏实实、认认真真为职工多办事办实事办好事,让职工的心如沐春风暖洋洋,不断增强主人翁意识,进一步提振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