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首页 热点关注 专题推荐 高层动态 电子报
要闻 行业国内 石化人生 油田企业 科研工程 党建政工 石化海外
首页 行业国内

地热发电成能化企业下个“风口”

2023-08-15 来源: 中化新网

中化新网讯 “据预测,至2025年底,国内地热发电装机量将突破100兆瓦。”近日,中国石化新星石油公司首席专家刘金侠在“媒体走进中国地热”采访团媒体沟通会上如是说。

业内专家表示,随着“双碳”进程加速推进,清洁能源应用迅速扩张。在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应用突飞猛进的同时,能源行业将下一个目标瞄准了六大可再生能源之一的地热能。

刘金侠表示,我国地热能资源量约占全球六分之一,目前主要以水热型地热的直接利用为主,包括地源热泵、地热供暖、温泉洗浴等方式。与此同时,我国适于地热发电的高温水热型地热能和干热岩等资源储量也非常充沛,尤其是干热岩资源潜力巨大,3~10千米深度干热岩资源储量相当于860万亿吨标准煤,有望成为战略性接替能源。

“与其他可再生能源相比,地热能的优势在于稳定性极高,不像太阳能和风能会受季节、气候、昼夜等自然条件影响,可以提供不间断的电力供应,年平均利用率可达98%,是太阳能和风能的5~8倍。”谈及地热发电的优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城市地下空间及能源研究院院长、地热能科学技术(大理)研究院院长张大伟表示,地热电站年平均运行时间在8000小时以上,虽然早期投资较高,但运行费用极低,也不存在燃料成本,未来商业价值非常可观。

南京天加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邓壮则指出,由于地热发电的高稳定性,在世界上地热能开发应用比较好的国家,地热能常被用作基荷电力能源,相关市场也在迅速扩张。据地热能领域信息服务商ThinkGeoEnergy统计,截至2022年底,全球地热发电总装机容量超过1.6万兆瓦,较2021年增加286兆瓦。据他介绍,地热能发电技术正向碳排放“双控”、绿色化、规模化转型。同时,地热发电产业还呈现出与其他产业联合的发展趋势,发电后的中低温资源可结合地方特点给工业制造、农业种植等供暖,能源有效利用效率可超过50%。

“地热能的开发不仅能提供零碳、洁净、可持续开发的绿色能源,降低我们当下能源结构中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还能为大气治理和‘双碳’目标的实现做出更大贡献。”刘金侠说。(中国化工报 靳雅洁)


(责任编辑:黄振 审核:蒋文娟 )
广电节目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59号
京ICP备 10210212号-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18号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