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集福过年是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年活动。在这个春节,中国石化员工以各种各样的方式集齐了爱国福、敬业福、平安福、友爱福和团圆福。这些福承载着石化员工对新年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让我们接续奋斗,奋力开创中国石化更加美好的明天,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再立新功再创佳绩!
爱国福
老区迎来新希望
本报记者 夏 梅 通讯员 冯金勇
2月1日大年初四,沿着乡村小道行驶,大红的对联、欢聚的人群不时映入眼帘,村子里的热闹给冬日的江汉平原增添了节日喜庆。
和周边的热闹不同,江汉油田江汉采油厂潭口采油管理区潭34站内很是安静,员工正在为原油上产忙碌着,技术员曾好正准备前往井场。
“黄20斜-9井功图变窄,我去现场查看情况。”曾好打电话联系采油工到井场做准备。
黄20斜-9井是一口碳酸盐岩油井,这样的井该站共有9口。对于开发了半个多世纪的江汉老区来说,在常规砂岩里找油难度日益加大,于是科研人员创新思维,把目光投向碳酸盐岩,实现了新领域勘探突破。在老区发现碳酸盐岩新类型油藏难,管理好碳酸盐岩油井、保持稳产也并非易事。曾好和同事不敢懈怠,每天跑井场处理异常、查看生产情况。
翻过大堤,走过田间小道,来到黄20斜-9井井场。一番测量查看后,曾好确认功图变窄是井底液量上升造成的。他和采油工黄金城配合着查找原因,先是和头一天的水表底数对比,发现掺水正常,之后关闭回压闸门,打开井口取样口放液,把收集的液体送去化验分析。
“周边有口新井正在进行水驱压裂,有可能液体窜到这口井,导致液量突然上升。”曾好说。
等待化验结果时,曾好向下一口井走去,挨个检查抽油机的生产运行、井口掺水情况。“与常规砂岩不同,碳酸盐岩油藏含水低、含蜡高,日常管理难度大,特别是冬季气温低,管壁容易结蜡。”曾好介绍道,“除了一井一策优化调整清蜡频次,每天的巡井、检查掺水也是必须做的事。在大家的精心呵护下,我们站的9口碳酸盐岩油井保持稳产。”
远远望去,一口口新井伫立,代表着新领域的新进展,给老区开发带来新希望。
与鸟“共舞”
徐永国 巴丽蒙 任文盼
1月28日除夕清晨,荒野空旷,寒风凛冽。
两天前的一场降雪过后,胜利油田石油开发中心胜裕采油管理区所在的东营市黄河口镇最低气温接近零下10摄氏度。注采3站站长陈建良吃过早饭,裹紧厚厚的工服,将铁锹、管钳、取样桶等装备装上电动三轮车,便一头扎进风中,开始了农历甲辰龙年的最后一次巡检。
注采3站的12名员工负责维护管理50多口油水井。8口重点井、1个计量站和1条长达3公里的外输管线是陈建良此次巡检的重点。
低温天气让巡检工作更加艰难——管线易冻堵,设备运转不稳定,积雪和冰面也让行进变得困难。陈建良迎风踏雪,每到一处,都仔细查看抽油机的油压、套压数据是否有波动,运转部位是否有异常声响,以及水套炉加温情况等。
“虽然监控能看到画面,但听不到声音,不去现场心里就不踏实。”陈建良说。
注采3站管辖的油水井靠近黄河三角洲,安全环保要求极高。
“生态好不好,鸟儿最知道。”近两年,陈建良在工作区域见到的鸟儿越来越多,每年来自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专程来到这里拍摄“鸟浪”。几天前,央视春晚发布推广MV《世界赠予我的》,胜利油田员工拍摄的“鸟浪鲲鹏”画面就出现其中。
进井场的道路凹凸不平,部分巡检路只能步行。突然,左侧一块稻田里,几只大雁振翅高飞,紧接着,数千只大雁同时腾空而起,羽翼拍打的声浪此起彼伏。“虽然这里远离市区,但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陈建良说。
风,一阵紧过一阵。一串或浅或深的脚印向远处延伸着,远处的雁群再一次冲上长空,仿佛与他共舞。在这片荒原上,石油人与候鸟共享着同一片天地,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故事。
友爱福
“铜陵白姜,传递爱的味道”
本报记者 孙德荣 通讯员 童 欣
1月28日8时,随着车辆的不断涌入,安徽铜陵石油桥南加能站里,顾客进进出出,热闹非凡。长年跑铜陵到庐江线的货车司机胡江生一加完油,就径直奔向便利店年货商品专区。他是这里的常客,每周要来加一两次柴油,对便利店的特色农产品情有独钟。
“胡师傅,过年好!”桥南加能站经理江海洋迎上去热情招呼。该站是南来北往货运车辆的重要补给点,也是通往黄山、九华山、太平湖风景旅游区合铜黄高速公路铜陵段的一座枢纽性加能站。
“你们的生姜品质好,爽口又提神。”作为回头客,胡江生一次性买了5坛,“自己和家人吃点,再给亲戚朋友送点。”
胡江生偏爱的生姜产于铜陵本地,又叫铜陵白姜,是铜陵“八宝”之一,以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质脆嫩、香味浓郁等特色而久负盛名,是当地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开胃小菜。
一头连着农户,一头连着市场。为拓宽销售渠道,让生姜成为农民增收的“金元宝”,春节前夕,铜陵石油将铜陵白姜引入易捷平台,借助年货节开展“新春助姜,情暖铜陵”爱心助农活动。他们在便利店打造铜陵特色产品专区,把铜陵白姜陈列在醒目区域,并邀请顾客现场品尝,吸引众多顾客驻足下单。
“铜陵白姜,传递爱的味道,感谢信任和支持!”帮忙将商品搬进货车驾驶室后,江海洋给胡师傅送上“满爱”礼物和节日祝福,“祝您春节快乐,欢迎下次光临!”
临别时,胡师傅伸出大拇指,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你们的商品好,服务更好,年后我还来。”
“今天,爱心助农商品销售额1.8万元,友爱互助心连心,让我们明天继续加油!”傍晚,在吃团圆饭前,江海洋在工作群里分享了春节假期的第一条动态。
“我们在非洲一起过春节”
许建峰 何雨轩 郭政赫 孙雪峰 赵徐驰
春节期间,中国石化非洲代表处统筹开展“我们在非洲一起过春节”活动,向非洲当地合作伙伴和民众展示中国春节文化。各单位驻非机构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春节联欢活动,让远在异乡的员工用别样的方式丈量思念、定义团圆。
1月28日12时,在石工建乌干达项目部CCA营地内,项目部筹备已久的联欢会拉开帷幕。中外员工表演的节目,引来阵阵喝彩和欢呼。云拜年环节,员工们的家人一一出现在大屏幕上,大伙儿纷纷向屏幕对面的家人展示满桌的美食,线上共享这特殊的团圆饭。
国工阿尔及利亚子公司举行了以“团圆在非洲,一起过春节”为主题的庆祝活动。公司中外员工、驻阿医疗队成员,同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单位的代表及其家属欢聚一堂,大家身着马面裙和喜庆服装,一起剪窗花、写春联、画“福”字、蒙眼画蛇,纷纷挑战中文和阿拉伯文灯谜,并在蛇年画轴上签名、写下新春祝福。
中原石油工程乍得项目919队的钻机高高矗立,书写着中外员工别样的春节团圆故事。中外员工一起在营地食堂挂起红彤彤的灯笼,贴上寓意美好的春联,动手包起饺子。室外大风呼啸,室内载歌载舞、其乐融融,这一刻,暖暖温情充盈在所有人心间。
国勘安哥拉公司在安哥拉首都罗安达参加了由中国驻安哥拉使馆主办,安哥拉中资企业商会、安哥拉中国总商会协办的2025年安哥拉春节庙会暨使馆春节招待会(文艺晚会)。作为在安中资企业标杆,国勘安哥拉公司在庙会中布置了宣传展台,向各界群众宣传中国石化在安哥拉的油气勘探工作和在当地开展的公益项目。
1月29日大年初一,在河南油田张店油区张60井场,当班员工坚守岗位,精心维护油气井,全力保障油气井生产稳定。张店油区是河南油田打造的3个“千万吨增储阵地”之一,张60井是油田加快“天然气增产工程”的第一口页岩气探井,当前日产油1.6立方米、日产天然气5000余立方米。图为员工为油气井加装盘根。
戚剑峰 摄 周 林 文
春节期间,华东油气分公司CCUS调峰中心针对寒潮天气和节日期间生产情况,构建“人工巡检+智能机器人+云平台监测”数智化管控体系,员工加强现场巡检,技术人员通过DCS系统实时监控关键设备运行参数,智能巡检机器人每小时自动巡检,确保调峰中心安全运行,有力保障中国石化首个页岩油二氧化碳驱提高采收率先导试验井组压驱所用液碳供应。图为CCUS调峰中心员工正在现场巡检。沈志军 摄 吴 珉 文
敬业福
春节坚守岗位 守护万家灯火
刘晶晶 王卓然
“‘玛可玛’轮,50米向前。”1月30日大年初二,迎着码头凛冽的寒风,天然气分公司青岛LNG接收站接船经理尹崇杰正在指挥船舶靠泊。今年是他入职的第5个年头,也是他驻站坚守岗位的第4个春节。
当天,满载6.9万吨LNG的澳大利亚“玛可玛”号LNG运输船平稳靠泊青岛LNG接收站,在24小时内接卸完成,经接收站气化外输后,可为华北地区供应接近1亿立方米天然气。
船舶系缆的间隙,连续忙碌3个小时的尹崇杰终于有时间喝口水。“针对春节期间船舶接卸作业任务,我们周密制定了作业方案,实施提级管理,提前部署了寒潮、冰冻等恶劣天气下作业的各项防范措施,确保圆满完成接卸任务。”
接收站内工艺区,一道忙碌的红色身影正穿梭于设备设施间,记录仪表各项数据,检查阀门运行状态。今年春节,家在河南的生产运行调度员刘霄悦主动请缨值班值守,配合协调上下游生产计划,统筹设备运行与现场生产安全保障。
“家里肯定希望我回去过个团圆年,但是天然气保供任务重,生产一线需要我,坚守岗位义不容辞。”刘霄悦说。
在槽车充装站区域,一辆辆LNG槽车充装后有序驶出青岛LNG接收站,运往山东、河北、江苏、安徽等地,保障春节期间车用LNG市场供应。槽车充装中心负责人陈晨说:“槽车充装现场安全不能有任何松懈,骨干员工带头加强值班值守,精心规划车辆入场序列,确保到站充装车辆安全出入。”
春节期间,天然气分公司青岛LNG接收站圆满完成2艘LNG船舶接卸任务,接卸液化天然气近14万吨,完成LNG槽车充装外运近200车次,全力保障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
“新年第一朵焊花,真漂亮!”
本报记者 田元武
2月2日正月初五,早上7时,天刚蒙蒙亮,在十建公司青岛智能建造车间里,焊接主任技师刘建国正在擦拭智能焊接机器人的扫描镜头,准备开始新年的第一批钢结构焊接施工任务。
“电流、电压参数正常,3D扫描系统调试完毕,可以启动焊接程序。”刘建国和焊工张杰紧盯智能焊接机器人的操控屏幕,手指在控制面板上灵活跳动,输入焊接参数。
“新年到了,咱得让智能焊接机器人‘火力全开’,实现开门红!”刘建国的眼里满是期待。他轻轻按下控制面板上的“一键式”按钮,启动智能焊接机器人。
智能焊接机器人缓缓舒展机械臂,精准伸向待焊接的钢结构工件,在30秒内完成焊缝扫描,然后用机械臂上的焊枪轻触焊缝表面。刹那间,强烈的电流激发,焊花如璀璨烟火般绽放,熔化的金属熔池精准填充在焊缝中,勾勒出丝滑的鱼鳞纹焊缝。
看到智能焊接机器人仅用1个小时就完成调试、开始了新年的工作,刘建国不禁感慨:“过去新年开工,我们得花3天时间调试焊机,现在有了智能焊接机器人,焊接效率、质量双双提升。”
刘建国深知,漂亮焊花绽放的背后,是无数次的技术打磨。过去两年里,十建公司智能焊接机器人研发团队持续攻关,先后攻克了智能焊接机器人焊缝三维立体扫描、自适应焊接参数调整等26项技术难题。蛇年伊始,智能焊接机器人承担了高强度、高精度的钢结构、管道焊接施工任务,大幅节省人工成本,焊接效率比传统手工焊接提高近4倍。
车间里,另外3台智能焊接机器人也忙碌起来,一道道焊缝完美成型,不到6小时,新年首批36吨钢结构焊接施工任务高质量完成。“智能焊接机器人的新年第一朵焊花,真漂亮!”刘建国笑着说。
全球单体产能最大的仪征化纤年产300万吨PTA装置迎来投产后的首个春节假期,该公司员工坚守生产岗位,认真操作,仔细巡检设备管线,持续优化工艺,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确保节日期间装置安全稳定运行。图为1月29日大年初一,仪征化纤PTA部员工在装置现场巡检。刘玉福 摄 李 鹤 文
平安福
春节钻井“不打烊”
本报记者 张松才 通讯员 杨 丽 张立言
1月29日正月初一,晨曦微现,黄河南岸马3004斜井正在起钻,10.5米高的钻台上一派繁忙景象。
“慢点!再稳点!”起到关键点,中原石油工程70867钻井队平台经理李国庆提醒司钻王良良。
马3004斜井是中原油田的定向评价井,由中原石油工程70867钻井队承钻。由于地层复杂,井队每钻进500米,就起、下300米钻具。一起一下,能使井壁更加稳固。
井筒狭小,起钻不能太快,否则井筒中会产生抽吸压力,引发溢流。下钻太快,则容易因压力过大造成井漏。钻机轰鸣,组合钻具顽强地向坚硬地层挺进。
二开井段是2900多米长的裸井眼,井壁易因压力波动失稳。“为更好地稳定井壁,我们在上、中部地层,采用低固相聚合物钻井液钻进,在下部地层采用复合盐钻井液钻进,让钻井液与地层更好配伍。”钻井工程师张旭说。
二开井段要穿越6个地层。为安全、快速钻进,他们选用耐磨性强、破岩效率高的PDC钻头,平均机械钻速在54米/小时以上。
晌午时分,一辆重卡把套管卸在井场,20岁的实习场地工刘成恩跟着大班员工大步上前。他们在套管架下铺好防渗布,用扳手轻轻卸掉套管头上的护丝,用毛刷清理护丝上的黄油,再抹上润滑脂,每一步操作都细腻、专注。
暮色四合,55岁的发电机司机长解学杰开始当天第三趟设备巡回维保,56个维保点一处不落。他仔细清理发电机空气滤清器上的灰尘,认真清洗滤芯上的油泥。夜风刺骨,尽管戴着手套,他的双手依然冻得生疼。
“虽然不能回家过年,但和兄弟们一起坚守井场,我很开心。”解学杰说。
为气站安全守岁
本报记者 徐博誩闻 通讯员 桑 瑶
1月28日除夕17时,当天最后一辆运送天然气的槽车到达江苏油田江苏矿业天然气有限公司联38-2伴生气收集站。“请出示车辆许可证、人员操作证。”该站员工许秋对准备进站的槽车司机说。
联38-2伴生气收集站自2024年12月投入运行,用于集中回收并加工处理油田页岩油井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气体,释放页岩油井产能,助力油田清洁生产。
检查好证件,许秋又和同事杨长红一同检查了车辆状态,才让槽车进入站库。“像这样的车辆,我们一天要接收4次。第一辆一般在清晨五六点,最后一辆车有时候会安排到晚上11点,但无论什么时候,该检查的一样不能少。”许秋介绍。
记者从许秋手里拿的CNG槽罐车检查表中看到,仅槽罐车的检查内容就有15项,分为充装前和充装后两类,检查时间、车牌号、驾驶员、检查结果、检查人也在表中一目了然。
除了检查来往车辆,许秋和杨长红一天的主要工作是检查站库的设备安全。在这座占地2000平方米的站库里,值班人员每两小时就需要检查一次。
“别看我们站库小,安全管理是重中之重。”许秋边说边去查看压缩机工艺流程区的调压设备。作为管道输气的基础动力,压缩机的运行状态涉及80多项参数,需要值班人员时刻监测参数变化趋势。
晚上,随着零点的临近,屋外烟火璀璨,点亮了夜空,鞭炮声震耳欲聋,仿佛在抒发人们心中的喜悦与期待。一整晚,许秋和杨长红克服寒冷,轮流在站外200米的范围来回地走,生怕当地村民在站库附近放鞭炮造成意外。
“虽然晚上没怎么睡,但我们心里踏实了!”杨长红说。对于他们来说,有安全才有福“气”,为了气站的安全守岁,就是他们心中的“安全福”!
春节期间,北京石油结合“情暖驿站 满爱回家”系列活动,充分发挥420座“公共区域职工之家”“24小时智慧驿站”“爱心驿站”及30座“小哥加油站”、19座“司机之家”的服务功能,升级“3+10+X”增值服务,全力保障节日期间服务质量,进一步传递石化温暖。图为北京京东石油暖风加能站邀请快递小哥一起吃年夜饭。吕庆国 摄 徐海霞 王 玲 文
又是一年春节团圆时,五建公司沙特马赞天然气处理项目的中外员工共庆首个非遗春节。大家携手挂灯笼、贴春联、包饺子,用双手传递着节日的喜悦,用红火喜庆的装饰点亮异国营地。在温馨的团拜会上,员工们互致最诚挚的新春祝福,在欢乐祥和的氛围中期盼新的一年再创佳绩。图为该项目的中外员工一同包饺子。
晏 兴 摄 陈 薇 文
团圆福
以爱之名守护岁月静好
陈雪姣 母秀红 薛凡铃
“叔叔阿姨,过年好!谢谢你们给我带的新书包、漂亮文具,还有新衣服。”1月30日大年初二,西南油气分公司采气一厂地层水综合利用大队心气志愿者如约来到四川省德阳市德新镇红阳村,为惠琳和邵逸姐弟俩送上新年的温暖与祝福。
这是心气志愿者们新一段帮扶旅程的开始。自2019年以来,心气志愿者会定期到帮扶的老人和儿童家中探望,力所能及地为他们的生活提供帮助和支持。
2019年冬日的一个午后,地层水综合利用大队党支部心气志愿服务小分队第一次走进德新镇胜利村村民杨庭海家。杨大爷的妻子患病,干不了活儿,儿女也因病住在医院,家里大小事务全靠杨大爷一人张罗。
志愿者们的到来,让杨大爷家悄然改变。定期的帮扶从打扫屋子、收拾院子等琐碎家务开始,到送去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破旧的床被崭新的床铺取代,昏暗的屋子里亮起了温暖的灯光,软绵绵的沙发、崭新的锅碗瓢盆,还有每到换季时的新衣服,都是志愿者们用爱为杨大爷一家精心打造的温馨生活。
每逢传统佳节,志愿者们总会如约而至。这份坚守与陪伴,让杨大爷在孤独的岁月里,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与人间的真情。5年,或许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只是短暂一瞬,但对于杨大爷一家而言,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2024年,志愿者们先后送别了老两口。
时光飞逝,又是一年春节。志愿者们再次踏上帮扶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的新征程,用爱继续温暖更多家庭。
星空下的团圆夜
范景怡
1月28日23时25分,塔河炼化储运作业部航煤罐区轻油三班外操唐建准备出门巡检,顺便去加完剂的T315航煤罐检尺。
“老唐,过了零点再上罐吧,咱跨个暖和年。”轻油三班班长张仪拦住了刚出外操室的唐师傅。
“我儿子这个点飞乌鲁木齐,这团圆的日子,我得上去跟他说声新年快乐。”唐师傅笑着回答。唐师傅说,他有两件事引以为傲,一是培养了一名当上了民航机长的儿子,二是经他手出厂的航煤油,从未有不合格的时候。他总是会对周围的人说:“我们炼出来的航煤油就是最好的,因为这油能带我儿子平安回家。”
检完尺,把油尺擦干净,唐师傅朝着冻僵的手哈了一口气,抬头看见城里的烟花开始绽放。原本寂静的黑夜被一簇簇烟花照亮,火花流泻而下,挂在星星的尾巴上。唐师傅眯着眼想在那璀璨的烟花里找一盏不灭的星光,当终于看见那一闪一闪的红点时,笑容就映着烟花,在他的脸上绽放开。杳杳星光,他们父子俩,一个在地上看天上星,一个在天上看地上人。
除夕,这是独属于唐师傅的团圆夜。
下了罐回到操作室门口,张班长向唐师傅手里塞了一颗糖说道:“快进屋暖暖,桌上有刚烧开的热水,趁热喝。”
“没事,不冷,城里放烟花呢,咱们这把生产搞好了,更多的人才能回家团圆,只要我们在,家就在。”唐师傅把糖丢进嘴里。
石化人的团圆,总是浪漫又温暖。当夜幕降临,炼厂的罐塔就会在黑夜里亮起来。夜色深寒,塔化人会拿起手电筒,在南疆的戈壁里亮起一座座灯塔。从飞机上向下看,他们像一颗颗璀璨的繁星掉落在天山脚下,变成它永不褪色的金色裙摆。
(责任编辑:刘小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