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于 佳通讯员 孙万芹
2024年,胜利油田海上油田埕岛东区,设计井位从48口优化到33口,新增产能却由19.6万吨提高到25.9万吨。一减一增,是胜利油田“少井高产”实现效益开发获得的成果。“少井高产”既指在减少油井数量的同时通过单井产能提升实现高产高效,也指在控制规模、压减投资的同时通过技术创新、管理进步支撑高产高效。
胜利油田所辖极浅海油田,具有典型的半海半陆特点,极浅海油田开发投入高、技术门槛高、风险等级高,单井投资是陆地常规油田的6至10倍。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后,低效无效油井、区块增多,多打井、多建平台、多铺设海管海缆的产能建设方式已无法适应成本管控和海上生产需要。
在“少井高产”理念指引下,胜利油田上下达成“论证不充分的井坚决不开工”“能打一口井决不打两口井”等共识,深入谋划极浅海油田“少井高产”实施策略,探索实施极浅海油田“少井高产”路径。
受复杂海洋环境限制,极浅海油田既无法依托陆地建设井场,又无法采用深海油田使用的移动式平台,而是主要靠固定式平台承载油气生产活动。高水平的平台建设是实现“少井高产”的基础。鉴于此,胜利油田坚持高标准设计和高质量施工,一方面集成创新集输工艺,完善“半海半陆”处理模式,集成创新海上特色短流程高效就地处理技术,实现海上采出液高效处理。另一方面,推进电力系统智能简约,大幅节约平台使用面积的同时,破解电网负荷高、线路长、无备用容量等难题,把电力保障风险对“少井高产”的影响降到最低。
稳住存量就保住了基本盘。只有井数不增、产量不减,才能为“少井高产”拓展空间。油田最大限度实现平台布局、系统配套集约化、综合化、高效化,累计少建6座井组平台、少铺28千米海底输油管线,节约直接投资4亿元以上。
胜利油田通过实施极浅海油田“少井高产”效益开发管理,将高速高效开发、集约可持续等策略,贯穿开发方案编制、钻完井提速提效、海洋工程建设、地面系统配套全过程,形成了以“少井高产”为引领的大幅提产能技术体系,为浅海油田高效开发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责任编辑:刘小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