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梅李 彦
近日,江汉油田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清河工程所党员突击队传出喜讯,清河油区首口鱼骨型分支水平井面120-1-平20井顺利完钻,创下该区碳酸盐岩薄油层水平段导向最好纪录。
该院党委按照党建与中心工作相融合的思路,打造“党建+”模式,以平台建设、项目攻关、示范引领,推动实现党建引领服务油田油气生产。
党建+平台建设,增强技术支撑硬实力
春节期间,该院储层改造所党支部预备党员钟星宇在焦页22号平台现场进行压裂施工指挥。和钟星宇一样,该院共20名技术专家和骨干,节日期间坚守在工作岗位,先后到涪陵、荆州各油区,围绕压裂技术、长寿命工程等关键问题,进行专项攻关,提供技术支撑。
如今,“到哪儿搞支撑”已经成了员工见面新的问候语。大家口中的“支撑”,正是该院党委开展的“面向基层强支撑、立足油气创一流”专项行动。他们在全院范围内抽调技术骨干,成立6个保障小组,全力支撑现场生产。
面对油田资源接替不足、技术瓶颈制约等问题,作为工程技术支撑单位,如何发挥作用?光有技术还不行,关键是要有党的坚强领导,通过党建融入科研生产,激励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该院党委聚焦工程技术应用研究主责和现场技术支撑服务主业,搭建党建共建、专项行动等党建+科技攻关平台,推动党建与科研生产相融互促。
在“面向基层强支撑、立足油气创一流”专项行动中,该院党员向一线流动、扎根生产现场,针对油气开发难点开展攻关,提升现场支撑水平。与油气生产、工程公司等单位共开展6次党建共建,一体化协同解决立体开发适度干扰精准压裂设计及调控技术、重建井筒重复压裂技术等“卡脖子”难题。
党建+项目攻关,打造科技攻关主阵地
“碳酸盐岩油藏是老区石油开发热点,但由于岩性复杂等问题,传统的工艺不能满足技术需要。”碳酸盐岩增产党员项目攻关组负责人徐毓珠介绍道。
该攻关组共有党员18名,来自两个基层单位3个专业。围绕创新工艺技术,他们发挥党员专业优势,齐心协力打开碳酸盐岩油藏增产新空间。他们合力攻关,创新迭代改造理念,围绕纹层发育的储层特点,提出了全新的改造思路,并应用到钟99斜井。该井压裂施工后日产油高达137.6立方米,是江汉老区时隔28年又打出的一口百吨井。
去年以来,围绕油田勘探开发重点、难点,该院党委紧盯涪陵、复兴、红星及石油老区技术需求,成立“红星地区增储上产”“复兴地区提产提效”“碳酸盐岩增产”“
数模物模创新”4个党员项目攻关组,以项目组的方式,吸纳相关领域专业人才,集中优势力量,攻克关键技术,真正把党建工作融入到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的实事项目中。
“通过党建项目化管理,利用团队协作的优势,解决具体难题,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党员发挥先进性作用,培养了一批敢于担当负责、善于解决问题的优秀党员。”该院副总经济师兼组织人事部主任刘潜说道。截至目前,各党员攻关项目组共取得9个项目成果,发明的机电液光一体化结构的数码固井滑套等创新技术,有力支撑了涪陵、复兴、红星地区增储上产。
党建+示范引领,激发科研生产动力
在最近的一次“党员之星”评比中,该院储改所党员曾庆文因为在涪陵施工现场指挥施工超过100天,表现优异被评为“党员之星”。
“这颗闪亮的星,既是一份责任也是一种使命,激励着我在工作中继续当好压裂施工平台台长,做好各区块分析材料和各平台的施工方案设计,为现场施工提供坚实保障。”曾庆文在评比表彰会上表示。
“党员之星”评选活动起到了激励引领作用,如今,争当闪闪发光的“星”,在该院蔚然成风。
困难面前有党员,党员面前没困难。该院党员占全体员工总数的68%。为激发党员的动力,把党员打造成最优质的人力资源,鼓励党员在工作中作表率、争先锋、创业绩,该院积极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突击队“双十佳”示范创争工作,进行“党员之星”评比,引导全体党员在科研生产一线亮身份、担责任,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重大工程建设、重要关键环节中冲锋在前。
党员率先垂范、倾力攻坚,提升了科研生产质效。钻井工程所党员突击队针对涪陵老区70亿立方米稳产,研究应用页岩气小井眼钻井技术及水基钻井液体系优选,平均机械钻速提高22%,平均钻井周期下降13.8%,单井节约费用200万~350万元,累计节约投资近4亿元。
党建与科研生产融合要落到实处
白 木
党员项目攻关组、党员示范岗、科技支撑专项行动……让党员、技术骨干涌向一线,在服务现场生产中发挥作用,是江汉油田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在党建与科研生产相融互促中摸索出的经验。
作为科研单位,党建与科研之间的关系重点在于融合,而融合的关键在于“实”。
明确融合目标。党建与科研生产深度融合旨在达成双重目标:一是借助党建工作的扎实推进,全方位提升科研生产服务油气生产的质量与效率;另一方面,以科研生产所取得的实际成效来检验党建成果。对科研单位来说,需要树立“围绕科研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科研”的共同理念,确保全体党员和员工形成共识。为了实现目标融合,需深入了解中心工作的内容和要求,找准发力点,将党组织工作的目标与企业的重点难点相结合,使目标同向、 行动同步、工作同力。
找准融合的载体。把党建融入科研生产,需要有实用、好用的抓手。要积极打造“党建+”模式,把党建融入生产、科技攻关、改革管理等具体工作中,以实实在在的业绩,推动党建优势转化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硬实力。要融入主业发展抓党建,以问题为导向,针对生产需要,在科研项目关键环节、重要阶段,开展项目攻关活动;要将党建工作融入日常工作,把“三会一课”搬到科研攻关一线、项目现场,促进党员干部履职尽责、攻坚克难,在破解难题过程中推动党建与科研深度融合。
(责任编辑:刘小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