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天奇朱 凯
2月10日凌晨,在中安联合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值班人员紧盯电脑屏幕上PE装置的生产运行数据,准备下达进料调整指令;中央控制室内,PE装置设备管理人员浏览着大屏上的压缩机、大机组运行数据,随时做好生产调整的配合工作;数据中心值班人员则实时监控着大气等环保监测数据变化情况……这幅数据驱动生产的图景,是中安联合生产执行数据融合应用实践的生动写照。
应用生产执行数据打通生产管理的“任督二脉”,让数据“跑腿”“说话”,为生产计划、物料、能源、智能巡检、应急指挥、实验室信息管理等系统提供实时信息共享,实现生产管理数字化、精细化,在中安联合已成为常态。
“中安联合利用工业物联网技术,通过采集、分析、清洗、治理全厂生产设备数据,为生产指挥提供数据支撑,实现经营决策高效智能。”技术质量部部长方宗顺介绍道。
2021年以来,中安联合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利用实时数据库系统对各个点位进行实时监控,集成各业务模块应用系统数据,采用先进控制(APC)和优化控制技术建立数据处理模型,融合设计、仿真、实验等数据要素构建生产执行数据平台。该平台的应用,为煤化工装置生产运行管理提供了有力帮助。通过数据要素赋能生产计划、物料管理、能源管理,以及工艺优化、安全管理和设备管理,中安联合实现生产过程最优控制。
“2024年,中安联合应用生产执行数据模型,实现了生产管理优化,煤化工生产运行质量稳中向好,MTO级甲醇和聚烯烃产品生产超额完成年度生产任务,产量均创新高。”生产计划部部长徐冬柏满意地说道。
系统应用至今运行稳定,有效提高了中安联合的设备管理效率,大幅降低设备风险,减少了降负荷和非计划停工事故发生频率,也进一步夯实了中安联合智能化工厂建设基础,成为该公司全方位转型发展的重要驱动和引领力量。
走进现代化仓储区,无人叉车群正通过5G网络与仓储管理系统实时交互,完成聚乙烯产品智能存取作业;高压配电室内,搭载红外热成像仪等传感器的巡检机器人自主识别设备异常,替代人工实现24小时巡检。这些场景背后,生产执行数据平台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们正在用数据要素重构生产逻辑,这不是简单的技术改造,而是整个生产管理范式的革新。”方宗顺说。
生产执行数据模型建立了适合中安联合煤化工生产发展的新型管理模式,提高了企业作业管理的智能化、精细化、标准化水平,为推进煤化工行业数智化转型提供了可行方案和样板。1月底,该公司“生产执行数据融合应用加快煤化工行业数智化转型”案例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24年工业领域数据要素应用场景典型实践案例,在行业内推广应用。
(责任编辑:刘小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