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首页 热点关注 专题推荐 高层动态 电子报
媒体看石化 融媒作品 企业·动态 党建·政工 科技·人力 管理·法治 文化·生活
首页

新型气锚助力油井高效生产

2025-02-26 来源:中国石化报

本报记者 徐博誩闻 通讯员 林 刚

2月17日,江苏油田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技术人员在马38-5井作业现场,将新型双螺旋气锚下入油井内,成功解决该井受气体干扰导致的泵效低、产量低的问题,收到了提效增油的喜人效果。截至目前,马38-5井日产液量从0.5吨提升至1.9吨,日增油1.4吨。

江苏油田部分区块的油井含气量较高,利用常规的井下油气分离装置,不仅分气效率较低,分离后仍有大量气体进入采油泵,导致油井产量降低甚至出现不出液的情况。

针对这一情况,工程院采油技术团队分析认为,是气锚的气液混相流流速较快导致的分离不充分。为此,他们重新设计新型双螺旋气锚,通过优选排气凡尔材料,优化排气阀、螺旋片结构,解决了排气难的问题,提高了分气效率。

同时,针对油井二氧化碳气窜的问题,他们设计了新型重力气锚,采用等流杯结构,解决传统气锚分气时间短、分气效率低的问题,增加其过流面积,减缓流速,让混相气液进行充分分离,提高分气效率。

截至目前,新型重力气锚现场应用5井次,平均泵效提高12.5%;新型双螺旋气锚现场应用13井次,平均泵效提高24.3%。已应用井中,除部分井先天供液不足外,产液量大于5立方米的油井,泵效均在50%以上,有效降低了气体影响,实现了提液提产的目的。

“技术创新是打破油井产能枷锁的关键。”工程院采油室负责人马建杰认为。据悉,在江苏油田,每年有70~80口井可利用新型气锚挖掘提液潜力。下一步,工程院采油技术团队将不断完善防气举升工艺,加强推广应用新型气锚,解决油田高气液比油井举升难题,为油田的稳产上产作出积极贡献。

(责任编辑:刘小溪 )
广电节目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59号
京ICP备 10210212号-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18号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