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首页 热点关注 专题推荐 高层动态 电子报
媒体看石化 融媒作品 企业·动态 党建·政工 科技·人力 管理·法治 文化·生活
首页

检测“一杆到底” 罐内作业不再难

2025-04-09 来源:中国石化报

浙江绍兴油库员工夏威(左)和张晓武拿起自制的检测杆准备对储罐内的可燃气体浓度进行检测。 屠益飚 摄       

● 问 题

受制于成品油储罐直径过大的因素,清罐作业无法提前检测罐内指标,需要依靠作业人员携带仪器进入罐内中央部位才能获取有效数据,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 创新点

浙江石油绍兴油库青年员工夏威受钓鱼竿启发,通过一根铝制伸缩杆和3组万向导轮,自制伸缩检测杆。作业人员只需站在罐外操作检测杆,即可提前完成罐内检测任务。

● 效 果

该检测工具制作成本低、简便实用,在使用过程中,只需两人站在罐外操作即可获取数据,不仅有效解决了大直径成品油储罐可燃气体浓度、氧含量等指标的检测难题,还减轻了劳动强度,保障了作业安全。

余卓君 屠益飚

“夏威的这根检测杆做得不错,简便又实用,不仅能够精准测量储罐内的油气浓度,还提高了受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系数。”3月20日,在浙江石油绍兴油库技能工作室的桌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员工自制小工具,油库主任刘喜拿着手中的检测杆忍不住地夸赞。

2024年,绍兴油库先后对D-06-200、D-10-200罐进行了清罐。清罐期间,受限空间作业需提前对罐内油气浓度、氧含量等指标进行检测。由于储油罐直径过大,传统的检测仪器无法抵达罐内中央,需要作业人员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长管式呼吸器进行入罐检测。

然而,受气瓶重量和罐内低矮复杂空间限制,作业人员在罐内行动不便,且操作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例如,使用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时,作业人员需背负气瓶在浮盘下的低矮空间内行走,不仅负担沉重,而且容易磕碰浮筒、支架等附件,存在安全隐患;使用长管式呼吸器时,虽然它相对轻便,但罐内空间低矮复杂,呼吸管容易被阻挡、缠绕或拉扯,同样存在安全隐患。

为解决这一难题,油库技师工作室对清罐作业进行了复盘,结合后续的油罐清罐工作开展了头脑风暴。讨论中,夏威灵光一闪,提出了一个新颖的想法:“我们能不能像钓鱼竿一样,制作一款能让作业人员站在罐外操作的检测杆?把检测仪器固定在杆子的一端,然后通过人孔将杆子伸入罐内进行检测。”这一提议很快获得了团队的认可。

夏威从市场上购买了一根18米至20米的铝制伸缩杆作为检测杆的基件,在伸展的铝杆前三分之二部位用抱箍固定住3组万向导轮,确保检测杆的灵活性和稳定性。随后,他将检测仪器固定在杆梢端,一根检测杆就制作完成了。

经过试验,这根检测杆不仅能灵活准确地对罐内中央各点位进行检测,还可以在万向导轮的横担上增加固定平面,将多台仪器集中安装在杆梢位置,实现一次性完成多项检测任务,降低了员工的劳动强度,保障了作业安全。

(责任编辑:刘小溪 )
广电节目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59号
京ICP备 10210212号-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18号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