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洪 通讯员 曾 诚
“以前我们钻井现场采取三岗(钻井、钻井液和录井)联坐方式监测液面,依靠人工观测计算,通过纸质方式开展坐岗记录,出现异常情况通过电话层层上报。员工劳动强度大,实时性差。智能识别溢流预警系统可以更准确地监测液面、更早发现溢流。”4月2日,西南石油工程公司井控专家孙厚彦在资页2平台指导现场员工使用智能识别溢流预警系统时向记者介绍。
近年来,随着油气勘探开发向超深层、新领域、新层系迈进,钻井施工中井侵、溢流、井涌等井控风险逐步加大,处置不当就会导致井控事故。基于此,西南石油工程公司根据井控管理体系,自主研发了智能识别溢流预警系统。该系统由现场监控检测装置和线上测算反馈系统“硬件+软件”两部分构成,利用钻井参数实时数据,建立起溢流智能预警人工智能模型,能够实现溢流智能预警与分级管控,提高溢流识别准确率和及时性,提升井控风险管理的精准性和及时性,使得溢流预警响应速度达秒级。
“资页8井录井数据监测到停泵后套压达到10.42兆帕。”前不久,该公司技术发展部经理吴玉君收到智能识别溢流预警系统发来的现场溢流预警提醒短信,便立刻通知在现场驻井的钻井技术专家唐传杰指导溢流压井处置。
接到通知后,唐传杰与现场人员立即开展压井作业。“根据压井液密度计算结果,我们迅速填写了压井施工单,并将钻井液比重从1.83逐步提高至2.08,以循环压井作业平衡了井筒压力。”唐传杰说。借助智能识别溢流预警系统,他们快速完成了险情处置,确保生产尽快恢复正常。
据悉,在硬件方面,该公司相继为钻井队配备了超声波液位计、泵冲和悬重传感器、自动灌浆柜和信号箱等智能溢流预警装置,实现了数据测量和记录自动化操作,减少了现场溢流人工监控工作量,使得溢流智能诊断时间比人工诊断缩短了5分钟以上,预警准确率提升至90%。
结合压井业务流程,该公司引进成熟算法软件,集成录井实时、钻井工况、井身结构等数据,基于关键参数敏感性分析、溢流表征规律分析和算法模型,研发出溢流预警分级管理应用,设置“监控井管理”“单井溢流监控上报”等信息化模块,第一时间将溢流信息通过短信、系统消息推送至基层队、技术管理部门和相关决策人员,实现溢流智能预警、信息分级管理、处置反馈、溢流分析等功能。
“当前,依托西南油气分公司信息数据一体化共享机制,西南石油工程在集团公司内部市场的重点井钻井现场,已经基本实现智能识别溢流预警系统全覆盖。接下来,我们将通过配备装备等方式完善硬件设施,在中国石油、地方页岩气等外部市场全面推广智能识别溢流预警系统,为高效推进钻井生产构筑坚实的安全盾。”孙厚彦说。
(责任编辑:刘小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