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守曾 唐文静
4月8日,在西北油田采油一厂信息自动化业务人员魏莎莎的电脑屏幕上,一幅抽油机的参数计算模型图引人注目:TK7207井正在调用“石化智云”上抽油井抽汲参数优化AI模型,随后输出了该井的调参优化建议。
今年以来,西北油田采油一厂持续提升信息化、数字化的支撑保障能力,成立人工智能项目组,运用AI大模型,研究开发“抽油井生产参数智能优化管理系统”,并于3月初正式启动“AI抽油机”智能项目。
“该项目包括数据建设、业务组件建设、模型建设及系统功能建设4部分。我们结合EPBP与PCS系统,梳理抽油机运行、流体特性、地面功图等5大类100项核心数据字段,为抽油机井生产参数智能优化场景提供数据服务。目前,我们正在建设动液面计算、抽油井间开预测、抽油井抽汲参数预测等3个模型。”魏莎莎介绍。
据了解,这次抽油井生产参数智能优化范围,涵盖塔河二区东40余口油水井,其中抽汲参数预测模型以区块为单位,将目标产液量转化为模型初始参数,动态预测最优冲程冲次组合,实现“以产定参”的智能化调控。
间开预测模型则通过综合分析动液面、冲程等多维度数据,运用中位数确定关井阈值,结合数据趋势准确推断地层供液能力和井的抽吸效能,对间抽周期和开井时刻进行预测。
另外,该系统的功能建设让整个项目得以高效运转。根据“数据触发—模型计算—方案生成—审核执行”的全自动化流程,实现调参建议的智能推送与闭环管理。系统可根据产液量、沉没度等实时指标自动调用模型,并形成调参方案,存入项目库。
模型驱动的精准调参,既降低了过采导致的设备损耗,又避免了欠采造成的产能浪费,实现经济效益与绿色发展的双赢。下一步,该厂将对系统上线及试用中的问题进行整改,完善智能优化系统综合展示页功能开发及系统集成,并开发应用知识问答功能。
(责任编辑:刘小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