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 平
河南油田坐落于官庄小镇,距南阳市45公里,离最近的唐河县城也有15公里。生活在这个小镇,最大的优势是能吃到新鲜的时令果蔬、乡村野菜,且物美价廉。
春天的早上,漫步在集贸市场,能看到刚抽的蒜苔,新割的韭菜,刚挖的鱼腥草,现摘的紫藤花,带刺的花椒叶,紫红的香椿,含苞的蒲公英,嫩绿的茵陈、桑叶、榆钱、构棒槌……这些叫得上名的,叫不上名的,树上萌发的嫩芽,地上生长的花草,土里潜藏的根茎,所有能食的,都被聪慧的农人采摘下来售卖。
小小的集市,载满舌尖上的春天。这些时令食材有的吃叶,有的吃根茎,有的叶和根茎通吃。看到这些挂着露珠、散发着泥土气息的乡野嫩蔬,我忍不住口水泛滥,果断地买上一把嫩桑叶、一捧嫩花椒叶。
嫩桑叶焯水后与豆筋拌作一处,淋蒜泥、点红椒,未入口先醉了眼睛。桑叶焯水时,需要在锅里滴点油,放点盐,才能让叶子不发黑。凉拌时也不能放酱油,否则会让食材颜色大打折扣。
嫩花椒叶还带着晨露,清水一浣便透出翡翠色。刀背轻拦成段,碎不得——留三分筋骨才有嚼头。土鸡蛋拌匀,撒盐,热油里滚几滚便起锅,嫩黄裹着苍翠,难怪老辈人笑叹:“椒叶炒鸡蛋,给肉也不换!”
我这点厨艺,分享出来,不过是抛砖引玉。真讲究的庖厨,单是一把桑叶便能翻出万千气象——有人用它做靓汤,有人用它挂糊油炸,更妙的是焙作清茶,沸水一激便漾出整个暮春的雨气。若说我的椒叶炒蛋是素帛绘青绿,人家掌勺的早把寻常草木烹成了《山家清供》里的活画儿。
在分享这些花木的美食时,我有过隐隐的担忧:害怕人们把桑树、花椒树、香椿树捋秃了。
后来,有经验的农人告诉我,青黄不接的年月,榆钱槐花都没被薅绝,更何况是现在,人们采食极其有限。况且,春味最是性急,三天前美味可口,三天后就是难以入口的老叶了。春天的味觉盛宴转瞬即逝,盘中美味,且食且珍惜。
半碗榆钱粥里藏着《诗经》的薇蕨,一碟凉拌蒲公英凝着神农氏的药篓。当我们用紫藤花烙饼时,齿间流转的何止春鲜?那是祖先在暴雨里尝百草的苦,在烈日下辨五味的诚,把《本草纲目》熬成了家家灶台上的烟火经。难怪人说,嚼得菜根香,方知天地恩。
(作者来自河南油田)
(责任编辑:刘小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