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首页 热点关注 专题推荐 高层动态 电子报
媒体看石化 融媒作品 企业·动态 党建·政工 科技·人力 管理·法治 文化·生活
首页

郭亮 安全修井“掌舵手”

从事修井工作29年来,郭亮研制、改造出保障作业工人安全的修井工具127件,累计为企业创效8530万元。他主持研制的修井现场油管举升装置于2024年底在第49届国际质量管理小组会议(ICQCC)上荣获金奖。

2025-04-25 来源:中国石化报

常换芳 俱云娟

4月10日11时,河南油田采油一厂双12-10井套管漏失,油服中心作业108联队书记王帝文带着队员找了两个多小时也没找到漏失点,贸然作业又怕引起安全问题,随即拨通了郭亮的电话。

到现场后,郭亮通过一点点给地层注水,只用了半个小时,就顺利找到了漏失点。

王帝文啧啧称赞:“大师就是这么高效!”

“工具趁手,干活儿方便!”郭亮呵呵一笑。为了这个“趁手”,郭亮已经努力了29年。

1996年,参加工作不久的郭亮在江河T9-808井施工作业时,油管突然失控,从井下弹跳出来,飞出丈把远。虽然没有伤到人,这个场景却深深地印在了郭亮的脑海里。当时,处理这种问题只能用传统工具,处置时间长、效率低、安全隐患还大。“得想办法做一套保障工人安全的修井工具。”郭亮盘算。

“一个普通工人还想搞大事。”当时,不少人质疑这个技工学校毕业的小伙子。

地下几千米的世界看不见摸不着,修井作业就好比医生在没有光照的情况下做手术,一切故障判断全靠科学分析。想要实现这一愿望,的确不容易。

“不钻研,怎么知道自己行不行!”郭亮不信邪。随后的四五年里,他下班时间都泡在宿舍,以床为桌,记下了数十万字的学习笔记,专业技能逐步提升。

2011年,郭亮研制快装型防顶井装置,不需要任何动力源,一个工人就可以单手操作。管柱上蹿时,该装置可以快速控制,不让其蹿出井口,从而保障作业工人的安全。

经历50多年的开发,河南油田的油井故障愈来愈复杂,井下作业施工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对修井工具的安全性能提出了新挑战。有了多年技术经验这个“金刚钻”,郭亮的底气越来越足。

2023年,他研制了井口磁性防控板装置,犹如给井口装了一个保险盘,既避免油管“飞”出,又避免工人抬油管时被打伤。2024年,他持续升级修井工具,研制自动油管举升装置,修井作业实现了自动化,工人的安全风险系数降到了零。该成果还斩获国际质量管理金奖。截至今年4月,郭亮已经研制、改造出127种保障作业工人安全的修井工具。

从技校生到国际金奖得主,郭亮用29年的坚持证明:把安全刻进工具里,就是石油工人最朴实的担当。

(责任编辑:刘小溪 )
广电节目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59号
京ICP备 10210212号-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18号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