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首页 热点关注 专题推荐 高层动态 电子报
媒体看石化 融媒作品 企业·动态 党建·政工 科技·人力 管理·法治 文化·生活
首页

刘劲松 从一线走出来的“工人院士”

扎根一线29年,刘劲松指导石化系统内临氢装置开停工30余次,组织实施20余项技术改造和生产优化,累计为企业创造效益6700余万元。

2025-04-25 来源:中国石化报

支咪咪 张明慧

刘劲松的头衔有很多:全国技术能手、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军人……但他最喜欢的还是炼油厂中压加氢装置工段长这个身份,那份扎根一线的踏实感,一如29年前。

与所得荣誉相比,刘劲松看起来十分质朴。一米七几的个子,灰白短发略显凌乱,浅蓝色工装却笔挺如新。

“当工人,就要当最好的工人。”20岁的刘劲松穿上工装的那一天,在心里默默立下职业目标。面对从未接触过的新装置,他从最基础的知识学起,每天泡在现场研究工艺流程图和操作规程。

“当时,大家都有一股子干劲儿,赶着学、比着干。”刘劲松记得,经过几个月的钻研,他们这群年轻技工摸清了装置的运行规律,成功实现了中压加氢装置的首次开车。

日复一日的设备巡检和操作实践,让刘劲松对加氢技术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开始不满足于单纯按规程操作,主动查阅专业书籍,研究加氢精制、柴油裂化等工艺原理,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

28岁那年,刘劲松在全国职业技能竞赛加氢裂化装置操作工赛场上摘得铜牌。“全国技术能手”“北京市劳动模范”等荣誉接踵而至,周遭劝他转向管理岗的声音也愈发频繁。“我就想守在装置旁,把手里的活儿干好。”刘劲松有着自己的坚持。

精益求精,不止于技术的锤炼,更是一种精神的感染力。刘劲松用他的扎实技能和专注执着,吸引着志同道合的人。

2017年5月,刘劲松创新工作室成立,专门攻关加氢装置技术难题。

工作室成立以来,刘劲松带领团队围绕“油转特”、流程优化开展技术革新工作。截至2025年1月,工作室已成功指导石化系统内临氢装置开停工30余次,组织实施20余项技术改造和生产优化,累计为企业创造效益6700余万元。工作室还以“传帮带”为纽带,编制28份加氢行业基础培训材料、《炼油新员工实操手册》等专业书籍,为行业人才培养筑牢根基。

在北京冬奥会氢能保供项目中,面对PSA(变压吸附技术)运行领域的全新挑战,刘劲松带领团队日夜攻坚,突破技术瓶颈,实现装置一次性开车成功。装置所生产的氢气,成功点燃鸟巢主火炬,实现冬奥史上首次火炬零碳排放。

2022年底,刘劲松荣获中华技能大奖,这是国家对高技能人才的最高奖励,获奖者也被誉为“工人院士”,刘劲松向“最好的工人”又迈进了一步。

如今,刘劲松依然守着装置,带着团队处理参数、调试设备,工装口袋里还揣着未写完的培训手册……

(责任编辑:刘小溪 )
广电节目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59号
京ICP备 10210212号-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18号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