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军 李 秀 李 萌
2006年,王燎原率领华北石油工程SP102钻井队第一次走出国门来到沙特时,摆在他们面前的,是欧美石油队伍庞大的市场份额与各种水土不服。
时值9月,天气酷热难耐,到达现场第一天就有五六个队员中暑倒下,汗水将工衣盐渍成了“盔甲”,烈日将脸庞灼烧成了“火炭”。沙特阿美公司更为严细的作业标准、国内外诸多作业工序的差异,让王燎原倍感焦虑。从零开始的拓荒路,绝不轻松。
“这是我们在沙特打的第一口井,一定要拼出速度!”王燎原与大家摸索前进,想法子闯关过卡,白天奋战在50多摄氏度的高温下,夜里组织技术人员攻读甲方技术规范,最忙时每天工作18小时。付出终有回报,SP102钻井队仅用18天顺利完成KHRS-702水平井施工,周期结余率56%,创沙特阿美在该区块钻井周期历史最短纪录。同年,该队首次实现了全井全日费目标,成为当时中国石化在沙特唯一实现此目标的钻井队。
随后的3年里,SP102钻井队先后创造全合同周期安全生产、搬家速度最快、零日费时间最少等10余项纪录,在沙特市场成功叫响了石化海外品牌。
2009年,王燎原来到了科威特,作为SP137队这支新秀钻井队的总监,代表中国石化率先挺进科威特石油工程市场。队伍组建之初,科威特石油公司要求高、工期紧、任务重,项目大部分人员没有海外工作经验。他们从零起步、摸索前进,克服证件办理慢、运输车辆和人员不足等困难,仅用10天就在科威特乌姆古代尔油田竖起了井架,较同类钻井队提前了1周时间。
烈日下,地表温度直逼70摄氏度,伴着漫天黄沙,钻台、井场上随处可以看到王燎原忙碌的身影。最终SP137钻井队比合同要求提前28天开钻,打响了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服务进军科威特钻井市场的第一枪,赢得甲方高度赞誉。
2023年7月,即将完成7年钻井合同的SP158队收到甲方履约结束的通知,这意味着该队可能要离开科威特市场。此时已是科威特项目经理的王燎原很着急,当得知甲方因为增产需求而准备寻找修井队伍时,立即联系甲方,争取“钻转修”项目。
那段时间,王燎原吃住在现场,随时了解甲方信息,加紧筹备转修井设备工具。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两周时间,SP158队达到“钻转修”开钻标准,与甲方正式续签了合同。
19年风雨兼程,这名石油工程老兵带领队伍创下连续14年安全生产的纪录,将科威特项目钻机数量增至11台(套),市场份额增至22.3%,累计新签合同额突破84亿元。而比数字更动人的,是王燎原衣柜里那件盐渍永不消退的旧工装——它承载着50摄氏度高温不曾磨灭的坚强意志,18小时连轴转不曾消减的攻坚豪情,更见证着一代石油人用热血在丝绸之路上续写的当代传奇。
(责任编辑:刘小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