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版
首页 热点关注 专题推荐 高层动态 电子报
媒体看石化 融媒作品 企业·动态 党建·政工 科技·人力 管理·法治 文化·生活
首页

中原油田 王 珺

“净化”尖兵的坚守与创新

2025-05-07 来源:中国石化报

本报记者 于银花

“我的工作就是保证天然气净化装置平稳运行。”走进层峦叠嶂中的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天然气净化厂厂区,王珺抬手一指,“看那边6座高耸的烟囱,就对应我们的6套装置。”

普光气田产出的高含硫天然气,混杂着硫化氢、有机硫和水分等杂质,必须经过严格净化才能实现商业化应用。作为气田保供链条上的 “咽喉要道”,净化环节不仅工艺复杂,更潜藏着极高风险。2011 年大学毕业后,王珺毅然投身这片充满挑战的领域,14年来,他的足迹遍布净化装置的每个角落。

净化装置有个特性,越接近满负荷,运行效率越高。然而,上游采气厂开关井、管线批处理作业时,原料气负荷经常会有升降波动。一旦上游负荷降低,净化装置整体能效也随之下降。面对这一难题,王珺牵头成立能效攻坚组。他带领团队天天泡在装置区,日夜采集运行数据,经过深入分析,绘制出能耗与原料气负荷变化曲线。最终他发现,采用一套装置调峰,就能实现整体装置工况最优,显著降低净化能耗,提升商品气收率。基于此,他总结形成 “高负荷+调峰”“低负荷休眠” 等19项创新节能技术,制定10条提效硬措施,建立 “日碰头、周总结、月推进” 工作机制,天然气净化率、商品率提升0.53%,两年增收净化气3800万立方米,创效超5000万元。

在净化系统全周期运行中,装置开停机是风险最高的环节。王珺带领团队梳理开停工过程中数千个步骤的逻辑关系,固化、简化关键工序节点,标注能耗优化措施,创新形成净化装置开停工 “两图一表” 标准化程序,单次开停工能耗降低 24.3%,相关成果在高含硫天然气净化领域广泛推广。

走上管理岗位后,王珺将重心放在精细操控上。为让净化装置保持最优运行状态,他着力构建科学的业绩评价体系。每套装置有40多项能源绩效参数,每小时要收集一次运行参数,一个月就是2万多个数据,完全依赖人工统计不现实。他积极与相关院校、企业合作,构建起智能分析工艺管理系统,首创 “四级能耗动态管控体系”,将能耗指标细化到每台设备、每道工序,并通过 “日统计、周分析、月考评” 机制,配套开发能源绩效参数操作卡,实现装置能耗精准调控。自2021年,他管辖的第一、二、三联合装置综合能耗连续3年下降,累计节气1.8亿立方米、节电1.5亿千瓦时,其中第一联合装置荣获2024年中国石化上游能效 “领跑者” 称号。

我们眼中的他

■净化一车间技术员 尹丹辉:

王主任是我们车间的“超级大脑”!不管遇到什么难题,到了他那儿都能迎刃而解,我们都是他的“粉丝”。在他的带领下,我们愿意去钻研业务,团队氛围好,工作也更带劲。

■妻子、天然气净化厂研究所工艺技术主管师 刘月华:

在我眼中,他是一个非常靠谱的人。工作认真高效、生活积极热情,总能给我们带来欢声笑语。我们家人都说他是个阳光向上正能量的新时代好青年。

(责任编辑:刘小溪 )
广电节目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0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59号
京ICP备 10210212号-7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18号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