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魏赵一笛
在河北石油衡水油库中控室内,紧张的讨论声此起彼伏,油库主任贺伟和员工正为如何提高油品输送效率而激烈探讨。
衡水油库是河北石油自采油规模最大的承接库,员工31名,平均年龄39岁,自投营以来,年均安全接卸汽运罐车6900余辆次,始终保持着零事故运行。
“谁能想到7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地。”油库员工张振亭回忆道。2018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扩张,衡水老油库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油品供应需求,油库迁建工程正式启动。“那年夏天,身上的衣服都没干过。”贺伟回忆道。
2022年5月,衡水油库进油投产试运行成功。新油库以一体化集控平台为支撑,具备共享协同、安全预警、绿色低碳的智能化功能,实现油库各类业务管控模式由被动向主动转变,做到了更少人、更高效、更智能、更安全。
但所有人仍不敢掉以轻心,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初次使用,意味着全新的挑战。
为了能尽快掌握新设备,贺伟带着团队成员扎根现场,白天拿着工艺流程图泡在作业区,研究每一个设备的运行原理,摸透相关设备的联锁逻辑,晚上在会议室里挑灯夜战,学习基础理论课。
随着新油库运行逐渐步入正轨,一场更严峻的考验不期而至。2024年9月,因为沧州炼厂检修停产导致衡水油库保供压力骤增。面对日均发油量增长3倍和标准化评比的挑战,团队采取24小时待命、双倍巡检等措施,在确保安全的同时高效完成5648米警示线翻新、1230个阀门维护和46套设备保养,最终以零事故、零延误的成绩完成保供任务,并获得河北石油标杆油库荣誉称号。
“我每天大概需要走3万步。”贺伟笑着说,“光储罐的巡检路径就得走两遍,阀门井、输油管线等每个节点都得弯腰检查,还没算上下设备区的梯子数呢。”这3万步不仅是数字,更是丈量安全的刻度。
目前,衡水油库始终保持安全平稳运行,先后荣获集团公司“工人先锋号”“设备管理先进基层单位”等称号,为地区能源安全稳定供应贡献着重要力量。
深夜,对讲机不断传来沙沙的电流声,贺伟停下脚步,把对讲机别回腰间,手电筒的光束扫过一排排沉默的油罐,继续向前走去。手电光在夜色中划出一道笔直的光柱,照亮了下一个需要检查的消火栓。
(责任编辑:刘小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