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楚婷 韩玉花 沈涵雅
5月的催化剂北京奥达分公司迎来最美时节:道路两旁绿树成荫,团团簇簇的绣球缀满枝头。又到了创新团队的例会日,杜宏斌仍按惯例提前抵达。会前,他总要先在厂区里转一转、看一看。
2000年,杜宏斌作为主要负责人接手的第一个项目,是球形聚丙烯催化剂的中试放大和工业化生产。彼时,在国外技术封锁和垄断的打压之下,国产聚丙烯催化剂工业化生产举步维艰。
作为现场技术总指导,杜宏斌带领团队不断学习实践,破解了如大山横亘的无解难题,年轻的他以不服输的韧劲终迎曙光:球形聚丙烯催化剂中试产品工业应用试验一次成功,生产装置建成并一次开车成功,实现国产球形聚丙烯催化剂首次工业化生产。
随后的25年工作中,杜宏斌始终以迎难而上的姿态,带着团队啃下高性能聚乙烯催化剂装置这块硬骨头;又在超重力制备球形载体技术上反复钻研,拿下国内外专利。奥达的催化剂产品自此从单一走向齐全。
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企业要生存就要适应新要求。2018年,杜宏斌带领奥达直面困境,提出“绿色发展、技术突围”的转型升级策略,主动拥抱新机遇。
依旧是带着不服输的韧劲,杜宏斌一头扎进了废酸渣治理“卡脖子”难题的技术攻关。“一个人的力量有限,只有团队强了,企业才能强。”杜宏斌牵头成立创新团队,仅用不到两年时间,就开发出废酸渣源头减量化新技术,解决了困扰企业的环保难题,他牵头的“聚烯烃催化剂废酸渣减量化技术开发”科研项目,荣获2024年中华环保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进一步推动了聚烯烃催化剂绿色化发展,同时为企业带来累计超过1亿元的经济效益。
为打造花园式工厂,作为总设计师,杜宏斌带着图纸穿梭在施工现场,细细雕琢每一个细节。6个月里,他用红笔在图纸上写下无数批注,见证着绿树成荫、花香四溢的厂区由图纸变成现实。2024年,北京奥达分公司获评北京市绿色工厂。
在厂区广场中央,矗立着杜宏斌参与设计的等规聚丙烯分子链空间结构雕塑,杜宏斌说,正是因为有了催化剂,才使得这种等规分子链更加完善。如今的奥达,正以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步伐坚定前行,而杜宏斌的目光已投向新的科研课题,他的脚步始终与催化剂的发展同频共振。
(责任编辑:刘小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