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1年进入西北市场,华北石油工程公司HB-YL201压裂队共完成1701口井的压裂任务,连续20年综合业绩排名西北油田酸压专业榜首,将“华北能”的旗帜深深插在超深、超高压、高含硫的“地质禁区”,叩开了“地下珠峰”之门。
刘明辉 王 军 方 彤
今年初,新疆顺北朔风沙暴,严寒冰冻。在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顺北112井现场,超大规模、超深、超高压压裂施工鏖战正酣。仪表屏上跃动的完美曲线,宣告华北石油工程公司HB-YL201压裂队再次成功攻克“地下珠峰”难题。
2001年,HB-YL201压裂队碾过天山雪线开拓西北市场。等待这群中原汉子的,不仅有年均300天的沙尘暴和昼夜30摄氏度温差的恶劣环境,更有年产值不足和设备折旧的生存危机。
实干是破局的唯一出路。2005年,在塔河油田,老队长李元宏率队用冻裂的双手抡出管线连接的第一锤,操作手册被他们翻成活地图,硬是在国外专家断言不可能的区块创下日产千吨纪录。也正是在这一年,该队以全工区综合业绩第一的成绩,完成了从行业“跟跑者”到“领跑者”的跨越。这一越,就是20年。
20年来,6任队长接力传承,与队员们一同不懈奋斗攻坚克难。零下20摄氏度的寒夜,队长郭宗华睫毛挂霜,拿着尺子丈量场地,确保设备摆放到位;在50摄氏度的地表高温下,员工潘智邑匍匐检修,工服上的盐渍绘成白色地图。这种“把每次施工当作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极致追求,让队伍创下连续20年工程质量零事故纪录,施工量连番15倍。
征战深地是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但钻透“地下珠峰”绝非易事。面对超120兆帕的地层破裂压力,他们全力以赴,潜心攻关,采用的“两快一优”生产组织模式,将工期压缩40%;独创的“三线质量分析法”,精准优化泵压、套压、排量等关键参数,让压裂液在超深地层中跳出“中国舞步”;形成的“4提前7同步3共享”分针工作法,分钟级把控每道工序。顺北26口千吨井中,他们完成了8口井的压裂改造任务,成为“深地工程”的耀眼勋章。
这支队伍还被誉为“油区119”。自2006年与西北油田签订《应急抢险协议》以来,他们持续优化锻造出“1小时响应、2小时方案、24小时备战”闪电战术。在激战顺托1井井喷中,员工范子恒72小时不下供液车,紧盯数据曲线的双眼血丝密布;在顺北53X井抢险中,副队长张明健带队在星夜奔袭400公里,用5小时完成本需两天的管线铺设任务。他们的应急手册里没有“明天”二字,硌手的老茧就是油区的“安全铠甲”,枕戈待旦只为守护油区平安。
塔克拉玛干的星空下,压裂车再次轰鸣着驶向沙漠深处。HB-YL201压裂队正在用严细实的作风和精湛的技艺,在“地下珠峰”续写新的铁军故事,向着下一个“不可能”进发。
(责任编辑:刘小溪 )